《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650字。
课题:1.3三角函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并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决有关计算问题,感受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并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决有关计算问题,感受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经过了200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m)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析问题,然后板书求解过程.
解:在Rt△ABC中,∵sina= ∠a=16°, ∴BC=ABsin16°.
设问:你知道sin16°是多少吗?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
板书: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一、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一:
1.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处理方式:自学求sin16°,cos72°38′25″和tan85°的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 显示结果
sin16° sin16°=0.275 637 355 8
cos72°38′25″ cos72°38′25″=0.298 369 906 7
tan85° tan85°=11.430 052 3
进而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得
BC=ABsin16°≈15.12(m).
2.议一议(多媒体展示)
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他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1)缆车从A到D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缆车从A到D水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缆车从A到D垂直高度上升了多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