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2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科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29 22:53: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hysj168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6套)(新版)沪科版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3.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4.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大小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5.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6.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7.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8.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7近似数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39.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2.1代数式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0.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加减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1.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2.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3.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4.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5.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5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6.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6综合与实践一次方程组与CT技术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7.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1几何图形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8.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49.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0.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4角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1.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2.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3.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4.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5.2数据的整理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5.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6.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5.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7.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5.5综合与实践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1031258.doc
  第1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4.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
  重点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难点
  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数、分数(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有没有比0更小的数呢?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负数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天气预报图和图1-2地形局部图,思考:
  (1)北京、上海、哈尔滨三座城市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你能读出来吗?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4  m,吐鲁番盆地,图上标着-155  m,你能说说8844、-155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
  追问:前面带有“-”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上面两个例子中,分别出现了1,6,7,9,8844这样的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正数(为了强调正数,前面也可加上“+”号);分别出现了-155,-3,-14这样的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特别提醒:(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就不是没有温度的意思,它是表示水结冰时的温度.
  (2)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在数学里怎么表示这样的数?
  教师归纳总结: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马鞍山的某一天的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5℃,如何表示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得分与失分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还能举一些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吗?
  温馨提示:①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譬如: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体会数学问题源于实际生活,会从实际情境中建立等量关系.
  重点
  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若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
  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 km,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货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
  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根据上述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____.
  5.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问题1:在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1人.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
  解析:此题可能有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得出,如(19+1)÷2.当然上述学生比较少,因为这个算式的建立是不容易的.这样大部分学生的方法是用在小学学过的简易方程,他们也会设出x,建立方程.
  解:设跳水运动员有x人,则依据题意,得
  2x-1=19.
  注意:此处为了不分散主题,暂不分析这个方程得来的思路.
  问题2:王玲今年12岁,王玲的爸爸今年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
  解析: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问什么设什么,我们这儿设过x年后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这样用这儿的两倍关系建立等式,即x年后她爸爸的年龄=x年后王玲的年龄×2.
  解:设过x年后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则依题意,得
  36+x=2(12+x).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第1课时 角的比较
  第2课时 角的补(余)角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的平分线.
  3.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两角互补、互余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从图形中观察角的数量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
  (1)比较图中线段AB,BC,AC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BC,AC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这就是这一节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角的比较.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角的大小比较
  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
  探究:怎样比较图中的∠ABC和∠DEF的大小?
  教师让学生讨论,动手画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
  (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
  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
  5.5 综合与实践——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
  1.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灵活选择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
  3.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重点
  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
  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当前我国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
  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问题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活动一:请同学们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的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并用“正”字记录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画出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