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复习数学阶段性测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阶段性测试题1.doc
阶段性测试题10.doc
阶段性测试题11.doc
阶段性测试题12.doc
阶段性测试题13.doc
阶段性测试题14.doc
阶段性测试题15.doc
阶段性测试题2.doc
阶段性测试题3.doc
阶段性测试题4.doc
阶段性测试题5.doc
阶段性测试题6.doc
阶段性测试题7.doc
阶段性测试题8.doc
阶段性测试题9(理).doc
阶段性测试题9(文).doc
阶段性测试题一(集合与函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文)已知全集U=R,集合A={x|x2-x-6≤0},B={x|x<-1或x>4},那么集合A∩(∁UB)等于 ( )
A.{x|-2≤x<4} B.{x|x≤3或x≥4}
C.{x|-2≤x<-1} D.{x|-1≤x≤3}
[答案] D
[解析] ∵A={x|-2≤x≤3} ∁UB={x|-1≤x≤4},
∴A∩∁UB={x|-1≤x≤3}.
(理)集合A={y∈R|y=lgx,x>1},B={-2,-1,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2,-1} B.(∁RA)∪B=(-∞,0)
C.A∪B=(0,+∞) D.(∁RA)∩B={-2,-1}
[答案] D
[解析] A={y∈R|y=lgx,x>1}={y|y>0},
∁RA={y|y≤0},
∴(∁RA)∩B={-2,-1}.
2.若集合M={0,1,2},N={(x,y)|x-2y+1≥0且x-2y-1≤0,x、y∈M},则N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9 B.6 C.4 D.2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得①当x=y时,有x-2x-1≤0(x-2x+1≥0),即-1≤x≤1,又x∈M,则有序实数对(x,y)有两对;②当x≠y时,若x=0,则有0-2y-1≤0(0-2y+1≥0),即-2(1)≤y≤2(1),又y∈M,则有序实数对(x,y)不存在;若x=1,则有1-2y-1≤0(1-2y+1≥0),即0≤y≤1,又y∈M,∴y=0,则有序实数对(x,y)有一对;若x=2,则有2-2y-1≤0(2-2y+1≥0),即2(1)≤y≤2(3),又y∈M,∴y=1,则有序实数对(x,y)有一对.综上所述,集合N中元素的个数为4.
3.函数f(x)=lg的定义域为 ( )
A.[0,1] B.(-1,1)
C.[-1,1] D.(-∞,-1)∪(1,+∞)
[答案] B
[解析] 由1-x2>0得-1<x<1.
4.(文)函数f:{1,2,3}→{1,2,3}满足f(f(x))=f(x),则这样的函数个数共有 ( )
A.1个 B.4个 C.8个 D.10个
[答案] D
[解析] ①当f(x)=k(k=1,2,3)时满足,这样的函数有3个;
②当f(x)=x时满足,这样的函数有1个;
③f(1)=1,f(2)=f(3)=2;f(1)=1,f(2)=f(3)=3有2个,同样,f(2)=2和f(3)=3,也各有2个.
故满足题设要求的共有10个函数.
如图
阶段性测试题五(平面向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08·全国Ⅰ)在△ABC中,→(AB)=c,→(AC)=b,若点D满足→(BD)=2→(DC),则→(AD)=( )
A.3(2)b+3(1)c B.3(5)c-3(2)b
C.3(2)b-3(1)c D.3(1)b+3(2)c
[答案] A
[解析] →(AD)=→(AB)+→(BD)=→(AB)+3(2)→(BC)
=c+3(2)(b-c)=3(2)b+3(1)c,故选A.
2.已知O、A、M、B为平面上四点,且→(OM)=λ→(OB)+(1-λ)→(OA),λ∈(1,2),则( )
A.点M在线段AB上 B.点B在线段AM上
C.点A在线段BM上 D.O、A、M、B四点共线
[答案] B
[解析] →(OM)=λ→(OB)+→(OA)-λ→(OA)=λ(→(OB)-→(OA))+→(OA),
则→(OM)-→(OA)=λ(→(OB)-→(OA)),即→(AM)=λ→(AB).
∵λ∈(1,2),∴点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即点B在线段AM上.
3.(文)已知a、b均为非零向量,命题p:a·b>0,命题q:a与b的夹角为锐角,则p是q成立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当a与b夹角为0°时,a·b>0;∴p⇒/ q,
当a与b夹角α为锐角时,a·b=|a|·|b|cosα>0,
∴q⇒p.
(理)已知a=(1,3),b=(1,1),c=a+λb,若a和c的夹角是锐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 )
A.,+∞(5) B.2(5)
C.{0} D.,0(5)∪(0,+∞)
[答案] D
[解析] 由条件得,c=(1+λ,3+λ),从而
3(3+λ)
⇒λ∈,0(5)∪(0,+∞).
4.若|a|=,|b|=2,且(a-b)⊥a,则a与b的夹角是
阶段性测试题十(统计与概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记作①;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2名女排球运动员,要从中选出3个调查学习负担情况,记作②.那么完成上述两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 )
A.①用简单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C.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答案] B
2.已知回归直线斜率的估计值为1.23,样本点的中心为点(4,5),则回归直线的方程为
( )
A.^(y)=1.23x+4 B.^(y)=1.23x+5
C.^(y)=1.23x+0.08 D.^(y)=0.08x+1.23
[答案] C
[解析] 回归直线必过点(4,5),故其方程为^(y)-5=1.23(x-4),即^(y)=1.23x+0.08,故选C.
3.在矩形ABCD中,AB=2,AD=3,如果在该矩形内随机取一点P,那么使得△ABP与△CDP的面积都不小于1的概率为 ( )
A.3(1) B.3(2) C.2(1) D.4(3)
[答案] A
[分析] 欲使△ABP与△CDP的面积都不小于1,因为AB=CD=2,故应使P到AB、CD的距离都大于1.
[解析] 取AD的三等分点E′、F′,取BC的三等分点E、F,连接EE′、FF′,如图所示.
因为AD=3,所以可知BE=EF=FC=AE′=E′F′=F′D=1.又AB=2,所以当点P落在线段EE′上时,△ABP的面积等于1,当点P落在线段FF′上时,△CDP的面积等于1,从而可知当点P落在矩形EE′F′F内(包括边界)时△ABP与△CDP的面积均不小于1,故可知所求的概率为3(1).
4.某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统计出平均分为70分,方差为75,后来发现有2名同学的分数登错了,甲实得80分却记成了50分,乙实得70分却记成了100分,则更正后平均分和方差分别是 ( )
A.70,50 B.70,75
C.70,1.04 D.65,25
[答案] A
[解析] 甲少记了30分,乙多记了30分,故更正后平均分仍为70分;
设更正前48名学生成绩为x1、x2…x46,50,100,则由条件知
(x1-70)2+(x2-70)2+…+(x46-70)2+(50-70)2+(100-70)2=75×48.
∴更正后方差
S2=48(1)[(x1-70)2+(x2-70)2+…+(x46-70)2+(80-70)2+(70-70)2]
=48(1)[75×48-202-302+102]=50.
5.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200人作进一步调查,其中低于1500元的称为低收入者,高于3000元的称为高收入者,则应在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中分别抽取的人数是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综合能力测试卷二(文十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1,a2},P={-a,-1},若集合M∪P的元素个数为3,则M∩P等于 ( )
A.{0,1} B.{0,-1}
C.{0} D.{-1}
[答案] C
[解析] ∵M∪P中有3个元素,∴a2=-a.
∴a=0或a=-1,当a=-1时,a2=1不合题意.∴a=0.此时,M={1,0},P={0,-1}.∴M∩P={0}.
2.(文)若函数f(x)=3cos(ωx+θ)对任意的x∈R,有f+x(π)=f-x(π),则f6(π)等于
( )
A.-3 B.0 C.3 D.±3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f(x)的图象关于直线x=6(π)对称,因而当x=6(π)时,f(x)取最大值或最小值.
故f6(π)=±3.
(理)在△ABC中,已知sinC=2sin(B+C)cosB,那么△ABC一定是 (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答案] B
[解析] ∵sinC=2sin(B+C)cosB,
∴sin(A+B)=2sinAcosB,
∴sin(A-B)=0,∵0<A,B<π,∴A=B.
3.(文)双曲线9(x2)-m(y2)=1的焦距是10,则实数m的值为 ( )
A.-16 B.4 C.16 D.81
[答案] C
[解析] 由焦距为10,∴c=5,∴9+m=25.∴m=16.
(理)已知曲线C:x2+y2=a2,点A(-2,0),点B(2,4),从点A观察点B,要使视线不被曲线C挡住,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4)∪(4,+∞)
B.(-∞,-)∪(,+∞)
C.[-,]
D.(-∞,-2)∪(2,+∞)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