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5
- 资源简介:
约2520字。
课题:§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合作意识;通过加强高中数学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难点:如何恰当地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分析、概括及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交流,达到完成教学目的的要求。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关于集合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学习中已经广泛使用过它,比如初中学过的正数的集合;一元一次不等式x-3>5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圆是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等。那么如何给“集合”下个定义,又如何理解它呢?
过去有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一位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那位渔民.有一天,数学家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鱼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数学家其实是说:“网中的鱼虾就组成了一个集合.”
二、探究新知
问题探究1:通过以上实例,如何描述集合的含义?
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 … 表示。特别要记住常用数集(数的集合)的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 ……表示。
问题探究2:我国的小河流能构成一个集合吗?聪明的人能构成一个集合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国的小河流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什么样的河流才是小河流。聪明的人也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由此得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 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2)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比如:book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
(3)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可以交换位置.比如:我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没有变化。
问题探究3:上述我们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虽然清楚明白,但显得繁琐冗长,而数学语言往往能更加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课本上介绍了哪些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呢?如何使用呢?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如课本例1,指出:{}表示“总体”、“所有”;列举法适用于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的表示。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格式 :{x∈A| P(x)}.
如课本例2,指出:描述法适用于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的表示;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的取值范围可省略,甚至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