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700字。
3.4.1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松江二中 李雪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和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及“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判断反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及其判断以及其图像特点
难点:奇偶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及自制课件
四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我们有过许多对“美”的感受。如“对称美”就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ppt演示轴对称图片,如蝴蝶,螺旋桨,麦当劳标志等)
提问1: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对称美。ppt演示图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轴对称图形。
先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的图像为轴对称图形。
提问2: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这个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如何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函数关于y轴对称的特性? [结合图形教师讲解]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0后与原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
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条直线翻折1800后与原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该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
① ②③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④⑤⑥的图像关于 轴成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分别求出 时的函数值,得出对任意 , 所以 具有 的特性。
高一学生虽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感性认识。由生活中的“对称美”谈起,并举蝴蝶,螺旋桨,麦当劳标志等图案作为轴对称的实际例子。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创设轻松愉快的探索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进而转入对函数解析式及数量规律的研究,强调了感性与理性的对比与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发现意识和创造力。
概念
形成 给出定义:任意实数 ,都有 ,那么就把函数f(x)叫做偶函数。
提问3:如何理解这个定义?
例1:①判断函数 是否是偶函数?
②判断函数 是否是偶函数?
提问4: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什么条件?
(2)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这个函数可能会是偶函数吗?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否,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
;(否,不满足任意)。
[学生讨论回答从而得出偶函数定义的要点]
(1) 都有意义.-----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任意 ,都有
学生:(必要非充分条件)
(不会。 中一个存在,一个不存在,因而存在 ,没有 。函数图像不关于y轴对称)
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在对定义的理解过程中,在认知矛盾的碰撞中,通过分析归纳理解偶函数的定义。并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概念
深化 提问5:
⑴如何说明一个函数为偶函数?
⑵如果这个函数不是偶函数,你如何来判断?
例2: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1)
(2)
(3)
提问7: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结合f(x)= 的图象回答:
对于任意一个偶函数f(x),图象上的点 关于y轴的对称点 的坐标是什么?点 是否也在函数f(x)的图象上?由此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知道了偶函数图像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例题:如图,已知偶函数 ,在y轴左侧的图像,试作出 在y轴右侧的图像。
[学生小组讨论]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再任取 求 是否都成立。(突出“任意”、“都有”。)
1、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函数不是偶函数。
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存在某个a, ,则函数不是偶函数。
(突出举具体的反例。)
例2 [学生口答教师板演]
[学生讨论]
(如果函数 是偶函数,那么函数 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函数必是偶函数。)
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点:(1)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一个整体性质。
(2)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一个函数为偶函数的必要条件。
教师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诱导,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