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2(第3课时)
- 资源简介:
约1470字。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第3课时)
──去分母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至10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总结解方程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去分母解方程的过程,体会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3.关键:正确利用等式性质,把方程去分母.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时应该注意什么?
2.等式的性质2是怎样叙述的?
3.求12,4,9的最小公倍数.
二、新授
下面我们来讨论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的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中的一个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
用现在的数学符号表示,这道题就是方程:
x+ x+ x+x=33
当时的埃及人如果把问题写成这种形式,它一定是“最早”的方程.
上面这个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则可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些.
只要将方程两边同乘以42,就可化去方程中的分母.
42× x+42× x+42× x+42x=42×33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