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题库——立体几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7310字。
云南省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题库——立体几何
141. 已知菱形ABCD边长为a,且其一条对角线BD=a,沿对角线BD将 折起 所在平面成直二面角,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
(1)求AC与平面A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EF-B的正切值。
(1) 解析::菱形ABCD的对角线 ,
,中位线EF//BD,可知 面AOC, ,故面 ,这样AC在面AEF内的射影就是AG, 就是AC与平面AEF的成角,解三角形AOC可得 。
(2)分析:由前一小问的分析可知 ,
就是二面角A-EF-B的平面角,在 中, , , 。
142. 如图,ABCD-A1B1C1D1是正方体,E是CC1的中点,求二面角B-B1E-D的余弦值。
解析:图中二面角的二个半平面分别为△DEB1所在的半平面和△BEB1所在的半平面,即正方体的右侧面,它们的交线即二面角的棱B1E。不难找到DC即为从其中的一个半平面出发,并且垂直于另一个半平面的直线。
解: 由题意可得直线DC 平面BEB1,且垂足为C,过C作CF B1E于F(如图,F在B1E的延长线上),连DF,则由三垂线定理可得 DFC即二面角的平面角。
△B1C1E~△CFE,∴CF= ;DF=
∴cos DFC= 。
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
143. 如图,在平面角为600的二面角 -l- 内有一点P,P到 、 分别为P,PD=3cm,则垂足的连线CD等于多少?(2)P到棱l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对于本题若这么做:过C在平面 内作棱l的垂线,垂足为E,连DE,则 CED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么作辅助线看似简单,实际上在证明 CED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会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需要证明P、D、E、C四点共面。这儿,可以通过作垂面的方法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PC、PD是两条相交直线,
∴PC、PD确定一个平面 ,设 交棱l于E,连CE、DE。
∵PC⊥ , ∴PC⊥l,
又∵PD⊥ ,∴PD⊥l。
∴l⊥平面 ,则l⊥CE、DE,故 CED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CED=600。
∴ CPD=1200,△PCD中,PD=3,PC=2,由余弦定理得。由PD⊥DE,PC⊥CE可得P、D、E、C四点共圆,且PE为直径,由正弦定理得PE=2R= = = cm。
说明: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最主要的方法,要引起重视。
144. 如图,梯形ABCD中,BA⊥AD,CD⊥AD,AB=2,CD=4,P为平面ABCD外一点,平面PAD⊥平面ABCD,△PBC是边长为10的正三角形,求平面PAD与面PBC所成的角.
解法一:如图,延长DA、CB交于E, = = ,∴AB是△ECD的中位线,CB=BE=10.又△PCB为正△,易证△PCE为直角三角形,PE⊥PC.又平面PDA⊥平面ABCD,且CD⊥交线DA,∴CD⊥平面PDE.PE是PC在平面PDE内的射影,∴PE⊥PD(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故∠CPD是D-PE-C的平面角.在Rt△CDP中,sin∠DPC= = ,故二面角大小为arcsin .
解法二:利用Scosθ=S′.如右图,
平面PAD⊥平面ABCD
CD⊥AD,BA⊥AD
BA⊥平面PAD
CD⊥平面PAD
△PAD是△PBC在平面PDA内的射影.设面PDA与面PCB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S△PDA=S△PCB•cosθ.Rt△PAB中,PA=4 =AD;Rt△PDC中,PD=2 .
∴△PAD为等腰三角形且S△PAD= PD•AH=15 .
cosθ= = = ,
θ=arccos= .
145. 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为正方形,点A1在底面的射影O在AB上,已知侧棱A1A与底面ABCD成450角,A1A=a。求二面角A1-AC-B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答案: )
146.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 ABC=900,AB=a,AD=3a,sin ADC= ,又PA⊥平面ABCD,PA=a,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答案:arctg )
147. 已知Rt△ABC的两直角边AC=2,BC=3,P为斜边上一
点,沿CP将此直角三角形折成直二面角A—CP—B,当AB=71/2时,求二面角P—AC—B的大小。
作法一:∵A—CP—B为直角二面角,
∴过B作BD⊥CP交CP的延长线于D,则BD⊥DM APC。
∴过D作DE ⊥AC,垂足为E,连BE。
∴∠DEB为二面角A—CP—B的平面角。
作法二:过P点作PD′⊥PC交BC于D′,则PD′⊥面APC。
∴过D′作D′E′⊥AC,垂足为E′,边PE′,
∴∠D′E′P为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
148.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
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C-—C的大小。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
于搞清折叠前后“变”与“不变”。结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两线段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由特征Ⅱ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优质服务。事实上,AO=AB•AD/BD=3*4/5=12/5,OA′=OE=BO•tgc∠CBD,而BO=AB2/BD=9/5, tg∠CBD,故OA′=27/20。在Rt△AA′O中,∠AA′O=90°所以cos∠AOA′=A′O/AO=9/16,ty∠AOA′=arccos9/16即所求的二面arccos9/16。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