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1(6章课时教案共50课时)
- 资源简介: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doc
10.2在调查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doc
10.2在调查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doc
10.2在调查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doc
10.2在调查的认识(第4课时)教案.doc
10.2在调查的认识(第5课时)教案.doc
10.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doc
10.3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doc
11.1可能还是确定-11.1.1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案.doc
11.1可能还是确定-11.1.2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教案.doc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第1课时)教案.doc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第2课时)教案.doc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第3课时)教案.doc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教案.doc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案.doc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doc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doc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教案.doc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案.doc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5课时)教案.doc
6.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教案.doc
6.3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教案.doc
6.3实践与探索(第3课时)教案.doc
6.3实践与探索(第4课时)教案.doc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教案.doc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1课时)教案.doc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2课时)教案.doc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3课时)教案.doc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4课时)教案.doc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5课时)教案.doc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6课时)教案.doc
7.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教案.doc
7.3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教案.doc
8.1认识不等式教案.doc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doc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doc
9.1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doc
9.1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doc
9.1三角形(第3课时)教案.doc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1课时)教案.doc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2课时)教案.doc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案.doc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1课时)教案.doc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2课时)教案.doc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复习教案.doc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复习教案.doc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复习教案.doc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复习教案.doc
第9章多边形(第1课时)复习教案.doc
第9章多边形(第2课时)复习教案.doc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通过问题3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
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难点: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复习、评讲
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评讲上节课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
1.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认识“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的意义,会结合实例加以区分.
过程性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各种事件的含义,初步获得对概率基础知识的认识,形成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经历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先让我们两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
游戏用具: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它有六个面,每一面的点数分别是从1到6这6个数字中的一个.骰子质地要均匀,以便使每个数字被掷得的机会均等.游戏中要求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个同学做记录,用“正”字法把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记录下来,填入下表.掷完20次后,两人交换角色.
两位同学的试验数据都记录在表1中: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1的整式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l,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1.使学生对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有进一步的理解,能灵活运用代人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并能熟练地列出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把“二元” 转化为“一元’’的消元思想,从而进一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的思想方法。
2.列方程组解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结
1.通过小结本章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体验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外角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外角和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些正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的道理。
4.理解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并会画出这三种线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以及高的画法。
2.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复习过程
一、小结本章的知识结构
按教科书知识结构网络图讲(采用提问式,由学生叙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它具下如下的特性:①稳定性,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