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等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七下第十四章《感受概率》这一章学生已知道什么是随机事件以及用概率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掷硬币”、“在袋中摸球”、“随机看走着的表上分针的位置等”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体验什么样的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通过可能结果有限个、可能结果无限个这两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等可能性概念。让学生重点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有且只有一个”、“机会均等”的含义并通过例题、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随机结果的对称性和均衡性,判断是否具有等可能性。在巩固等可能性概念同时让学生感知非机会均等条件下的非等可能性,会简单判断某件事件发生等可能性大小为下一节课求概率作铺垫。本节课活动设计关键是等可能性概念的形成。
二、目标设计
1、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2、理解等可能概念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3、会判断某件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4、渗透分类思想。
知识回顾: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我们同大家一起研究了《感受概率》这一章内容,请大家思考下面问题:
1、 什么样的事件是随机事件?请用生活中实例举例说明。
2、怎样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情境1、小明玩抛掷硬币的游戏,硬币落地。
问题1:落地后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
问题2:每次试验有几个结果出现?每次试验有没有第二个结果出现?
问题3:每个结果出现机会均等吗?为什么?
说明:1、在问题1中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即)不确定事件为随机事件。2、在问题2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有且只有其中一个结果出现。”3、问题3让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让学生理解,由于硬币是对称的几何体,所以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并揭示随机结果的对称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