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0字。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三郊中学 范志清
教学目标:
1、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 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正确选择调查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先估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再调查本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列出表格。教师制作好幻灯片。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交流调查、收集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普查、总体、个体等概念,再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与探究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家都帮父母做家务活吗?主要做些什么呢?每周大约多长时间呢?
(学生交流,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教师经过适时点拨引导,并对少数不爱劳动的学生进行教育。)
你们每周干家务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什么?
(请几位学生分别进行统计,通过活动也帮学生复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介绍新知识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引入普查概念。)
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
(结合学生“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问题,重点剖析“全面调查”)
2、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如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为“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的全体”,注意这里“考查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学生干家务活的时间。)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如上述问题中的个体为“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在讲普查、总体、个体等概念中,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其意义,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个别例子加以说明。)
三、想一想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这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意义,并分析得出:总体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个体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位公民的年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