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50字。
《摸到红球的概率》教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概率 第二节
福建省周宁狮城中学 郑树锋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现代社会,人人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现象与选择。概率(与统计)是义务教育阶段惟一一块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观察、认识社会的数学内容。因此使学生学好本块知识内容对学生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2)在七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有了判断游戏公平性的经验,这为学习本节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在本节,学生将通过大量实验,经历“动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初步认识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随机观念;其次,通过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概率的意义,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会计算一些古典概率的方法,从而对不确定现象作出合理的决策,从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再次,本节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下一节几何概型、九年级和高中概率知识的学习都将起到直接的影响。
(3)在本节概率意义的学习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频率与概率所表现出的常量与变量的辩证统一等,都有利于对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4)本节体会概率的意义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所以,本节对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还是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的教育上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1)概率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其中包含丰富的随机性以及随机中有规律性的辩证思维。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看,初中只是辩证思维的萌芽阶段,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学习常量数学思想所形成的确定思维、习惯易与本节随机变量数学的学习产生冲突。
(3)学生在学习概率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概率直觉。
(4)刚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的七年级(11、12岁)学生开始能够进行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抽象性开始提高,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仍属于经验性,它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另外此阶段的学生学习上比较活泼、好动、好胜、好表现。注意的稳定性不高,后进生的注意转移性较强。
(5)班级通过前一段的学习指导训练,已初步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但仍宜继续加强指导训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