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素材充实,贴近生活,适合新课教学。
全国第八届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展示课件与教学设计—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 刘竞)
点评.doc
课件.ppt
平面三公理教学设计(刘竞).doc
课题:2.1.1 平面
授课人 刘竞
长春市十一高中 授课班级 高二七班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一)内容
《2.1.1平面》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的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课时1课时,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描述性概念及三个公理。
(二)内容解析
1、平面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教材以课桌面、黑板面、海平面等为例对它加以描述。教材重点介绍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即三个公理,这是本节的重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推理的出发点和依据。其中公理1可以用来判断直线或者点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用来确定一个平面、判断两平面重合、或者证明点线共面;公理3用来判断两个平面相交、证明点共线、或者线共点的问题。另外,本节课还应充分展现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特别注意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
2、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对立体图形的整体把握,本章将在前一章整体观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基础上,以学生熟知的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拓展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帮助学生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通过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和推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几何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初步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3、本课内容在立体几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本课以第一章所学的空间几何体的知识作为出发点,结合有关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公理,本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更是后续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平面并对其进行描述;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三个公理及作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实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与掌握三个公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
(2)使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三个公理,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三个公理的掌握与运用。
(三)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1.类比直线的学习,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突破平面概念的教学;
2.通过阅读,建立与前面学习过的旧知识突破平面的表示的教学;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实物演示的方法来突破三个公理的教学。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板,笔直的织针,纸板,按摩器,首饰盒,相架,镜子,带支架的手机等生活用品。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看:一方面,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对几何体有了整体把握,尤其是直观图的知识为学习平面的知识提供了保障。
2.学生的观察概括及抽象能力,由于平面几何知识的淡忘,由平面到空间的转化有一定困难,构成本节的一个难点,因而本节课在新课的学习中需要搭建新旧知识的联系,着重运用观察画图等手段强化操作确认来完成本课能力培养目标。
3.从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来看:本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但意志力薄弱,被动地接受式不能适应活泼好动的学生,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分析
1、从本次课学与教的现实出发,因为涉及到的概念比较抽象,公理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大量的实例,所以在教学材料我主要选择了教材,教学参考及身边的实物如多媒体、三角板,笔直的织针,纸板,按摩器,首饰盒,相架,镜子,带支架的手机等生活用品。
2、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读书指导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