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160字。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
碑坝中学 周春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圆这一章中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经验,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了解了圆中的一些数量与位置关系: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但可以直观呈现,也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的三种位置关系,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2.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概括、归纳”的途径,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体现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
教学难点:(1)利用d与r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引导发现法.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论证、发现、归纳等方法探究出新知.本节课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加工,以学生熟悉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新概念,并比较它们的异同.在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定理时,以“问题串”形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推进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讨论、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最后得到新知,并获得一些学习数学学习的方法.同时,课堂练习的设计力求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本节课是学有所得的,真正体现“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探索切线的性质;例题讲解;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
回顾旧知;
复习:我们已经学过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1) 点在圆外(2) 点在圆上(3) 点在圆内.
2.观察三幅图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知识,以问题形式引出课题,回顾旧知的同时明确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作一个圆,把直尺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
从直线与圆交点个数这一角度,如何对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1)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2)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3)直线和圆没有交点.
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离.
(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主动.这里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太阳西落这一自然现象引入,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研究发现规律,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借助学生对日落情景的认知经验为下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的认识与构建做准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