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970字。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典型的例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和点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观察、抽象等概括出数列的一般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②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检验某数是否为数列的项;
③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能够根据其前几项的特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巩固、提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渗透函数的思想和方法;
④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其用符号表示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情感;
②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③在问题的探究、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归纳、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从不同侧面为学生提供2001-2005年某地区城镇绿化覆盖率、工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表。
①某地区2001-2005年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1.27%、25.5%、43.2%、43.5%、44.1%。
②某地区2001-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单位:亿元)505.77、613.57、1179.75、1561.43、2148.95。
③某地区200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单位:亿元)151.05、180.08、252.5、343.51、456.38。
通过直观展示得出,一组有顺序的数据可以反映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引出课题——数列。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让学生继续观察、分析数列的各种实例:
①从1984年到2004年我国体育健儿参加六次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15,5,16,16,28,32。
②所有的质数排成一列数:2,3,5,7,11,13,…
③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设这种物质最初的质量是1,则这种物质各年开始时的剩留量排成一列数:1,0.84, ,…
④场地上堆放了一些圆钢,最底下的一层有10根,在其上一层(称作第二层)码放了9根,第三层码放了8根,依此类推(共五层),各层钢管数依次为10,9,8,7,6,5。
⑤上题中如果从上往下数则依次为5,6,7,8,9,10。
师生一起概括上述例子的共同特点:(1)均是一列数;(2)有一定次序。
由此基础引出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