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的三种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210字。
等差数列前n项的三种教学设计
2007年3月13日参加市新课程培训刚回来,要准备明天的课——《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据以往的教法,大多是从高斯求和引入,此课题在2003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有的教师还自创实际问题引入,且不说情境复杂学生理解费劲、费时,还让人觉得“实际问题不实际”,为“问题”而问题。可能是再次充了“新理念的电”吧,觉得以上的设计都不尽满意,有创一下“新”的冲动。
首先,我觉得从高斯求和引入,趣味性强、富有启发性,且学生通俗易懂,容易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引入到“首末凑配”上。但也有缺陷,例如体现不出等差数列求和的必要性(为什么要研究等差数列求和)、启发性过强(不“启”也能“发”,不利于思维训练)、学生易在配对上纠缠(往往分奇偶性讨论)、不利于数学方法本质的揭示(倒序求和法揭示不自然、充分)。基于以上的考虑,认为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创造问题情境,这样体现研究等差数列求和的必要性,继而引出探究一般等差数列求和规律,给出一般式 。研读教材,刚好教材中有现成的实际问题( 例1“校校通”),所以就得到如下的设计。
以为如此设计弥补了用高斯求和引入的不足,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心里美滋滋的。说实在的,对于新教材的使用,自以为还是得心应手的,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有很多东西我所想的和所做的就与新课标相符合,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真是天高气爽,借课改的风我真想飞得更高更远。
二、风云骤变
上课了,我胸有成竹地步入课堂,出示“校校通”问题: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总指标:从2001年起用10年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生写出前几年的经费,抽象出等差数列模型(达到我如期目标),然后让学生探究求和。突然一向害怕数学的生W立即说出了答案,我马上叫他说出原因,他说由高斯求和的方法,首末相加…(看来高斯求和已深入人心)。
生W的回答,一下子“摧毁”了我苦心经营的“堡垒”,我的设计显得苍白无力,只好绕回到高斯求和了,不出所料在探究 时学生用的是奇偶讨论,倒序求和法探究失败,只好由我代为介绍。
三、雨一直下
第二节课,我只好临时改变主意,仍然沿用高斯故事引入。我在黑板上写出1+2+3+4+…+100=?
学生马上答出5050,我想讲高斯故事,学生嚷嚷说都已经知道。
师:那你们知道高斯是如何想出这个答案呢?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