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350字。
《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初步会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难点:例一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以前学习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关注数据的集中程度,也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但反映集中程度的三个统计量也有局限性,如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不能充分利用全部数据信息。当一组数据出现多个众数时,这时众数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二、例题讲解,知识应用
1、 例1 下列各个判断或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 篮球场上10人的平均年龄是18岁,有人说这一定是一群高中生(或大学生)在打球。
(2) 某柜台有A、B、C、D、E五种品牌的同一商品,按销售价格排列顺序为A、B、C、D、E,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对该商品消费的平均水平与C品牌的价格相同,所以柜台老板到批发部大量购进C品牌。
分析:(1)平均年龄18岁并不一定人人都18岁左右,也可能是几个年龄教大的带着几个年龄教小的在一起打球。
(2)平均消费水平与 C品牌的价格相同,并不代表消费者都喜欢购买品牌,比如消费者大量购买了B、D品牌后,其平均消费水平有可能与C品牌的价格相同,但在消费者心目中,C品牌并不是首选商品。
解:(1)错,比如2名30岁的老师带着8名15岁的初中生在一起打球。
(2) 错,好比消费者在分别大量购买了价格比C品牌高和比C品牌低的其他商品后,其平均消费水平也有可能和C品牌的价格相当。
注:(1)中最好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起判断更为精确;
(2)中进货的依据应该是众数,而不是平均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