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70字。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的新视角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吴清平
背景分析: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化”过程、“再创造”过程。为贯彻该理念,数学探究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
然而,有些数学结论的发现并不容易,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维方法的产生是一个教学难点,乘以公比q后错位相减,如果学生没有事先预习,或者参考课本的方法,既使是优秀的学生也极难想到这一方法,实在没有办法,便只好由老师指出这种方法,学生更多的是惊叹于方法的神奇,却没有自主获得结论的成功感。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结论呢?文[1]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并获得推导公式的三种方法;文[2]则由学生的意外发现证明了 ,从而得出公式,虽然“偏离”了教学目标,却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文[3]的学生能类比求 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文[4]从几何视角介绍了求和公式。我们除了惊叹文[1]、[2]、[3]、[4]学生的聪明才智外,不禁反思:普通学生也能经历如此的发现过程吗?如果学生都无法发现上述的方法,教师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曾在普通班级做过试验,5分钟了都没有一位学生能找到思路,只好由教师勉强地给出乘比错位相减法。)
教学实录:
如何设计问题情境,才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呢?当我将古印度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抛给学生并引出“求 ”时,有学生是这样完成的:
设 ,则 ,…,猜想 ,所以 。
这可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学生的意外思维让我怦然心动:或者由此可引出乘比错位相减法!于是更改了自己的课堂预设,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抛出了如下问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