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40字。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设计时,我主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设计好“情境串”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强大动力。在“有序数对法”环节,共设置了三个情境:“选彩蛋送礼”、“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如何确定棋子的位置”。在“方向距离法”环节设置了两个情境——引入情境:“敌我战舰的位置”;巩固情境:“雷达探测器的使用”。在“合作学习”环节利用“完成温州乐园景点局部示意图”将两种确定位置的常用方法进行巩固。创设不同背景或层次分明的一系列相关联的情境(即情境串)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创设的情境中,背景多样化,内容递进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设计好“问题串”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重要举措。所谓问题串,是指在同一个情境中(或一节课中),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问或追问,把部分内容或一节课的内容连接起来,使数学的非本质特征被一次次地剥离,凸显与揭示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问题,它们能使学生自主地得出本课的重点,掌握本课的重点,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重难点的内涵。
本课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寓教于乐,本节课中的情境大多贯穿游戏,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小学教材中已介绍过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知识不足,学生对两类方法的认识非常肤浅,并没有形成坐标意识;另一方面,本节课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坐标意识,从而为引入直角坐标系作好铺垫,为今后学习函数及其图象的关系奠定基础。
对于课题,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怎样叫探索?我想有两层意思:1、以学生为主,教师设置合理的情境,让他们感悟在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抽象和概括等师生互动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的能力;2、探索指的是多角度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要鼓励学生多总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本节课是探索物体在几维空间上的位置的确定方法?结合《课标》,这堂课主要研究的是平面上的位置而不是一维或三维空间上,因此对这堂课知识目标的设定之一是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的方法。
《课标》在几何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得引导学生从探索平面上物体位置的方法抽象到确定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进而让他们体验用有序实数对法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用方向距离法的极坐标思想。
同时,本教材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载体。因此这堂课需要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乐于交流、合作的品质,并使他们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亮点与反思:
本课的亮点有: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设置多个问题情境,并将游戏寓于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得出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注重“探索”,鼓励学生思考多种确定位置的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