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展示课件与教学设计—数列求和(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 杜小弟)
.DS_Store
._.DS_Store
点评.doc
课件.ppt
数列求和方法教学设计(杜小弟).doc
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方法3——错位相减
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 杜小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中,学生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学习了求和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之后的第3种求和方法,主要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即将不能直接求和的问题通过错位相减,转化为能用等比求和的问题。
重点:会用错位相减法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数列前n项和。
难点:错位相减后的项数、符号问题,以及对转化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会用错位相减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数列前n项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等式错位相减,将不能求和的问题转化成能用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问题导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归能力、运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数列求和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错位相减法已经使用过,本节课需要再次阅读课本,探究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会错位相减的流程,但是错位相减的目的、错位相减后的项数及符号需要在学生尝试练习、巩固练习之后通过老师的引导、点评才能理解掌握。同时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中得以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
数列求和方法3---错位相减,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尝试练习、巩固练习中得到掌握,此方法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中已经运用过,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本节课首先给出用公式法和分组求和法能够解决的两道练习题,对前一节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对第一道练习题目进行变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再读课本,探究方法,引出课题,再次尝试,提炼方法,限时训练,互命试题,让学生在层层练习中掌握方法,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仅仅是帮助者、服务者,这样设计重视了新旧知识实质性联系,让重点知识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
(一)回顾旧知 引出问题
1.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数列求和方法:(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
2.出示练习: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数列求和:
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积极肯定.
3.出示(1)的变式:
( )
老师:能用公式法、分组求和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积极思考,急于想解决却又没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变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学生急切想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学生肯定会碰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方法初探 课本再读
1.阅读高中数学课本必修五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到过程(3分钟)
2.要求学生找出推导过程中的两个很重要的做法.
学生:阅读3分钟,积极回答两个很重要的做法是什么.
老师:点评、引导。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数列求和方法3---错位相减.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出发,探究出新的内容,使新旧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
培养了学生重视课本学习,认真阅读课本,探究课本中隐含的深层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习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