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12
- 资源简介:
约2080字。
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二次函数的应用-抛物线中的线段》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多为农民工子女,由于流动性大,所以学习基础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针对学生特点,因此本节课每组题都有两个环节。一是落实求二次函数最值的复习、检测及过手,二是二次函数的建模。循序渐进地先过手基本知识点再进行建模。
学习目标:
1、对全章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结合中考固定题型,能根据中考题型中的已知条件分析问题,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把问题落脚到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公式法、配方法、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并解决抛物线中的线段问题。
3、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函数)
2、掌握分别用公式法与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
学习难点:
如何把已知问题进行建模(函数)
导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课前完成):
1、分别用公式法和配方法,求出下列二次函数对应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 为何值时, 有最值,最值是多少?
(1) (2)
2、(2014重庆中考25题改编)
如图,抛物线 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
( 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点A、B、C的坐标;
(2) 点M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Q作QN⊥x轴于点N,如图,点P在点Q左边,求矩形PMNQ的最大周长为多少,并求此时点M,点E,点P的坐标。
【(2)的变式训练】点M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
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求PE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E的坐标。
【设计理由】二次函数是中考必考,前面两节课我们明确了考点,大多数同学掌握了知识点。本课时来攻克中考当中二次函数的固定题型,故设计第2题。2题(2)小题的变式及后面的课堂检测都是设计的列“长度相关”的代数式。家庭作业则设计的列“面积相关”的代数式。变式的设计深入浅出,利于学生过手方法的同时增加自信。又由于此类题中涉及到找二次函数顶点,求最值是计算易错点,所以特意设计第1题。
【使用说明】学生独立复习题目相关知识点,课前独立完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