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ppt2(教案+同步练习+学案+课件+素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四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6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2/12 19:38: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2课时(教案+同步练习+学案+课件+素材)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课件.pptx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2课时)教案.docx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第2课时训练题.doc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2课时课件.pptx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2课时学案.docx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教案
  教学分析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两角和差”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教科书都把对照、比较有关的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的途径作为思维的起点,如比较cos(α-β)与cos(α+β),它们都是角的余弦只是角形式不同,但不同角的形式从运算或换元的角度看都有内在联系,即α+β=α-(-β)的关系,从而由公式C(α-β)推得公式C(α+β),又如比较sin(α-β)与cos(α-β),它们包含的角相同但函数名称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函数名的互化,利用诱导公式(5)(6)即可推得公式S(α-β)、S(α+β)等.
  2.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揭示了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还使学生加深了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本节的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领会它们的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几个例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引导,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另外,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表述,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捷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使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想
  (一)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并回忆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一个学生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各公式的结构特征,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形用,以利于对公式的深刻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应用.
  第三章 3.1 3.1.2 第2课时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tan75°-tan15°1+tan75°tan15°=(  )
  A.3 B.33
  C.1 D.-3
  [答案] A
  [解析] 原式=tan(75°-15°)=tan60°=3.
  2.tan(α+β)=25,tan(α-β)=14,则tan2α=(  )
  A.16 B.2213
  C.322 D.1318
  [答案] D
  [解析] tan2α=tan[(α+β)+(α-β)]
  =tanα+β+tanα-β1-tanα+βtanα-β=25+141-25×14=1318.
  3.(2015•长春二模)在△ABC中,若tanAtanB=tanA+tanB+1,则cosC的值是(  )
  A.-22 B.22
  C.12 D.-12
  [答案] B
  [解析] 由tanA•tanB=tanA+tanB+1,可得tanA+tanB1-tanA•tanB=-1,即tan(A+B)=-1,∵A+B∈(0,π),∴A+B=3π4,则C=π4,cosC=22.
  4.在△ABC中,若0<tanBtanC<1,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形状不能确定
  [答案] B
  [解析] ∵0<tanBtanC<1,∴B,C均为锐角,
  ∴sinBsinCcosBcosC<1,∴cos(B+C)>0,
  ∴cosA<0,∴A为钝角.
  5.已知α∈(π2,π),sinα=35,则tan(α+π4)=(  )
  A.17 B.7
  C.-17 D.-7
  [答案] A
  [解析] ∵α∈(π2,π),∴sinα=35,∴cosα=-45,tanα=sinαcosα=-34,∴tan(α+π4)=tanα+tanπ41-tanα•tanπ4=-34+11--34×1=17,故选A.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公式的简单应用,\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础重点: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和旋转变换公式;
  难点:两角和与差公式变aSina+bCosa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
  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 .
  则:
  =                         .
  =                      =                            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
  .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 、 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得到                                 .
  注意:
  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
  =                 
  注意: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