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海口海港学校 蔡运倩
一、教材分析
导数的概念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1.1.2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物理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背景下,以及前节课所学的平均变化率基础上,阐述了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关系,从实例出发得到导数的概念,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应用奠定基础。
新教材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很大变化,它与旧教材的区别是从平均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
问题1 高台跳水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 教学目标
①通过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导数的概念,会用定义求导数。
③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逼近、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重点、难点
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
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
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
四、 教学设想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
、
引入新课
幻灯片
回顾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 2+6.5t+10.
问题一、计算运动员在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问题二、请大家思考如何通过平均速度来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如t=2时刻的瞬时速度?
从学生原有的物理知识出发去计算平均速度,并提出如何通过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 :当时间间隔很小的时候,平均速度就会逼近瞬时速度
引起学生的好奇,意识到可以通过平均速度去求瞬时速度。
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
步
探
索
、
展
示
内
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概念的形成分了两个层次:
结合跳水问题,明确瞬时速度的定义
问题三、计算当Δt取不同值时,计算平均速度 的值
提出问题三,组织学生讨论,从左边逼近2s时,平均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此处用几何画板设计一个计算器,并用它完成计算工作) 理解导数的内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层层设疑,把学生推向问题的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尝试计算 的值?
完成下表:
Δt
Δt
-0.1 0.1
-0.01 0.01
-0.001 0.001
-0.0001 0.0001
-0.00001 0.00001
………. …. ……. …
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数据,
再让学生计算从右边逼近2s时,平均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帮助学生体会从平均速度出发,“以已知探求未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