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展示课件与教学设计—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郭惠敏)
.DS_Store
._.DS_Store
点评.doc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学设计(郭慧敏).doc
课件.ppt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3几何概型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郭慧敏
教材地位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随机问题无法用公式求得准确概率,于是在高中数学的概率模块学习中,新增了随机模拟这一重要内容。本课作为概率必修的章节的尾声,在掌握了概率定义,古典概型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及几何概型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方法,并运用于随机模拟试验中,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随机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实用可操作的途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一般方法;探究例2,一方面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统计事件发生的频率,并估计为概率,另一方面用几何概型的公式计算得到准确的概率,并验证随机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例3圆周率的估计问题来巩固随机模拟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一般方法;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解决例2的送报纸问题。
●教学难点:随机模拟试验的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设置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均匀随机数的特点;熟练掌握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方法;通过例2和例3,学会设计随机模拟试验。
●能力目标: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思想目标:巩固和深化频率估计概率的随机模拟思想。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 已学习概率的定义,理解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 在古典概型的学习中,已初步接触了随机模拟试验;
● 已经学习几何概型的公式计算方法,并基本能识别不同几何测度的概率问题;
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考中,随机模拟试验的内容较少涉及,传统授课中,例2送报纸问题常以几何概型公式计算的方法为教学重点。但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数学建模与数据处理是重要的部分,而随机模拟是此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中需提供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故本课采用数学试验的教学策略,从试验原理的引入到试验工具的学习,从设计试验的方案到体验试验的操作,应用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论证,最后提炼出试验的主要思路,并加以巩固运用,让学生体验随机模拟试验的全过程。
由此,课前需做好以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两个计算器,教师自制转盘教具,印制课堂学案。
教学流程框图
教学过程:
预计时间(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原理
引入
2
分钟 随机模拟试验:试验结果——随机数
古典概型: 离散有限的试验结果——整数值随机数
几何概型: 连续无限的试验结果——均匀随机数 讲授:解释学习均匀随机数产生方法的必要性及均匀随机数的特点 复习概率的定义,回顾古典概型中,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观察判断学生能否理解均匀随机数的特点,能否快速进入本课主题。
方法
学习
10
分钟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基础:如何产生[0,1]均匀随机数
计算器:SHIFT RAN# = ,反复按 =
Excel表格:空格中输入函数“=rand()”,再回车
特殊:如何产生[2,5]均匀随机数
x是区间[0,1]的均匀随机数,2+3x为区间[2,5]的均匀随机数
一般化:如何产生[a,b]均匀随机数
x是区间[0,1]的均匀随机数,a+(b-a)x为区间[a,b]的均匀随机数 演示:用计算器和Excel表格演示产生[0,1]的均匀随机数。
问1:在已经产生[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的基础上如何得到[2,5]之间的均匀随机数?请同学回答
问2:问题一般化,要产生任意指定区间
[a,b]上的均匀随机数可以如何变换呢?
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10个[2,5]之间的均匀随机数,并记录在学案上。 练习操作计算器和Excel表格
答1:先 “×3”,再“+2”,得2+3x,为所求
答2: “×(b-a)”,换再“+a”,即是a+(b-a)x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两人合作,练习产生10个[2,5]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观察学生能否理解区间变换的过程,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