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张。约4060字。 高中数学选修4-5《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说课课件+说课设计(人教B版,2份)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维过程与特点.
2.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反证法的特点,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教学重点:反证法的逻辑思维过程及逻辑思维方法.
4.教学难点:反证法的应用,但是对证明的技巧性不宜作过高的要求.
二、反证法的理论依据与教育意义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曾说过:“反证法的证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这是对反证法精辟的概括.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过程中的批判思想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反证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正是反证法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具有的数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与数学素养的很好教学机会.
三、教学思考
1.引入部分:证明“设 为正整数,如果 是偶数,则 是偶数”.
问题的提出应用了学生比较熟悉又可列举的正整数环境,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用验证的方法先进行结论的检验,并且在验证的过程中体会整数平方运算的规律,从而寻找一般的并且严谨的证明方式。易于学生思考,同时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同时严谨的证明对反证法定义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持,学生对一般的证明模式自然易于接受.
一般地,由证明 转向证明 , 与假设矛盾,或者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断 为假,推出 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