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480字。
4.3 角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对于角的概念的认知,通过生活中角的实例的例举和展示,帮助学生归纳出角的定义,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引出角的计量单位,并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充分比较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归纳结论。
学习者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回顾和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多种表示方法,掌握度、分、秒的互化。认识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会用四种方法表示角。
2、对角的另一定义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认识平角和周角。
3、掌握角度换算的进率和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创设情境导 入;②感知定义;③共同探讨,思辨求真;④动手操作、解决问题;⑤随堂练习; ⑥课堂小结。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 入
内容:
1.以“失灵”的放大镜来引入课题。
2.多媒体课件投影课本P114插图。
(提出问题: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还记得什么是角吗?观察图形,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说一说你理解的角的概念,并举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实例吗?)
设计目的:创设实际情境,“失灵”的放大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张图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入下一阶段,即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获得更准确的角的定义,从而来解决分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