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二次函数的应用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280字。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的应用
(2012北海,7,3分)7.已知二次函数y=x2-4x+5的顶点坐标为: ( )
A.(-2,-1) B.(2,1) C.(2,-1) D.(-2,1)
【解析】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为( ),分别把a,b,c的值代入即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顶点公式,做题时要灵活把握,求纵坐标时,也可以把横坐标的值代入到函数中,求y值即可,属于简单题型。
(2012山东省滨州,1,3分)抛物线 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是( )
A.3 B.2 C.1 D.0
【解析】抛物线解析式 ,令x=0,解得:y=4,∴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4),令y=0,得到 ,即 ,分解因式得: ,解得: , ,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 ,0),(1,0),
综上,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为3.
【答案】选A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性质,需要数形结合,解出交点,即可求出交点的个数.此题也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y轴的交点就是抛物线中C的取值.
( 2012年四川省巴中市,8,3)对于二次函数y=2(x+1)(x-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象开口向下 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 1
【解析】y=2(x+1)(x-3)可化为y=(x-1)2-8,此抛物线开口向上,可排除A,对称轴是直线x=1可排除D,根据图象对称轴右侧部分,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x<1时,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将二次函数关系式化成顶点式的方法及图象性质.
12.(2012湖南衡阳市,12,3)如图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则下列说法:
①a>0 ②2a+b=0 ③a+b+c>0 ④当﹣1<x<3时,y>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B.2C.3D.4
解析: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与0的关系,由x=1时的函数值判断a+b+c>0,然后根据对称轴推出2a+b与0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1<x<3时,y的符号.
答案:解:①图象开口向下,能得到a<0;
②对称轴在y轴右侧,x= =1,则有﹣ =1,即2a+b=0;
③当x=1时,y>0,则a+b+c>0;
④由图可知,当﹣1<x<3时,y>0.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与b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
(2012呼和浩特,9,3分)已知:M、N两点关于y轴对称,且点M在双曲线 上,点N在直线y=x+3上,设点M的坐标为(a,b),则二次函数y= –abx2+(a+b)x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 B.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C.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D.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
【解析】M(a,b),则N(–a,b),∵M在双曲线上,∴ab= ;∵N在直线上,∴b=–a+3,即a+b=3;
∴二次函数y= –abx2+(a+b)x= – x2+3x= – (x–3)2+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利用点在函数图象上,把点代入的解析式中求得ab和a+b的值。
此题解题时没有必要解出a、b的值,而是利用整体代入法求解。
(2012陕西10,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 向上(下)或向左(右)平移了 个单位,使平移后的抛物线恰好经过原点,则 的最小值为()
A.1 B.2 C.3 D.6
【解析】因为是左或右平移,所以由 求出抛物线与 轴有两个交点分别为 ,将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恰好使得抛物线经过原点,且移动距离最小.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图像性质,关注它和x轴交点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稍大.
12.(2012四川泸州,12,3分)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
A.(2,3) B.(-2,3) C.(2,3) D.(-2,-3)
解析: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以运用顶点坐标公式,也可以运用配方法.由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2,3).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坐标,由配方法得到的顶点坐标中,横坐标符号容易被弄错,需要注意.
(2012,黔东南州,5)抛物线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A 、(4,-1) B、(0,-3) C、(-2,-3) D、(-2,-1)
解析: ,所以顶点坐标为(2,-1),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1).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平移,难度较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