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 资源简介:
约4440字。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规范,属于一节概念课。本节所学知识是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角与线段是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要素,角的知识掌握不好,会影响今后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的学习。而且它也是学习三角形、多边形等复杂图形的基础。可以说,它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二、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爱问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知识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2.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已初步接触过角的相关知识,对角的静态描述定义也已有所了解,但对角的描述性定义及角的表示方法还缺少规范性的学习。
三、设计思路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以导激趣;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以导链接;在出示学习目标时以导定向;在新知的教学上以导促探、以导助学。
具体如下:
对于角的第一个定义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回忆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动手画,使学生体会角的形成。再通过师生共同举例,使学生在直观上再次感受角,引出角的静态描述。
在对角的第二个定义的教学上,采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抽象概括出角的动态描述。再通过几何画板进行直观演示和过程模拟,再次强化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引出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使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明朗化、系统化。
在对角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上,采取引导学生看书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和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学生观察实物图形抽象出角的定义,培养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