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16 21:50: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20字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 
  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1. 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的定义
  ↓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定义
  2.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SSS)
  ↓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思路。 
  
  从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提出问题:
  如图27•2-1,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DE∥BC,
  DE交AC于点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分析:观察27•2-1易知AD= ,AE= ,∠A=∠A,∠ADE=∠ABC,∠AED=∠ACB,只需引导学生证得DE= 即可,学生不难想到过E作EF∥AB。
  ↓
  ∆ADE∽∆ABC,相似比为 。
  
  
  
  延伸问题:
  改变点D在AB上的位置,先让学生猜想∆ADE与∆ABC仍相似,然后再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
  ↓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通过观察特殊平行条件(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下两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一般平行条件(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下两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进一步体会事物间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探究方法:
  探究1
  在一张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分析:学生通过度量,不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都相等,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学生小组交流)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证明探究所得结论的途径。
  分析:作A1D=AB,过D作DE∥B1C1,交A1C1于点E 
  ∆A1DE∽∆A1B1C1。用几何画板演示∆ABC平移至∆A1DE的过程
    A1D=AB,A1E=AC,DE=BC ∆A1DE≌∆ABC
    ∆ABC∽∆A1B1C1
  
  
  
  
  ↓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若   
  则  ∆ABC∽∆A1B1C1
  
  
  
  
  
  
      
   
  
     学生通过作图,动手度量三角形的各边长及三角形的角,在动手实践中
  探究几何结论成立与否,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重发现体验。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不熟悉的几何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转化为熟悉的几何问题(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过程。
  
  
  
  
  
  
  
      
  
  
  对几何定理作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三维注解有利于学生进行认知重构,以全方位地准确把握定理的内容。
  
  
  
  
  
  
  突出几何定理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几何定理的建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 
  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1. 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的定义
  ↓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定义
  2.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SSS)
  ↓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思路。 
  从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提出问题:
  如图27•2-1,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DE∥BC,
  DE交AC于点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分析:观察27•2-1易知AD= ,AE= ,∠A=∠A,∠ADE=∠ABC,∠AED=∠ACB,只需引导学生证得DE= 即可,学生不难想到过E作EF∥AB。
  ↓
  ∆ADE∽∆ABC,相似比为 。
  延伸问题:
  改变点D在AB上的位置,先让学生猜想∆ADE与∆ABC仍相似,然后再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
  ↓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通过观察特殊平行条件(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下两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一般平行条件(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下两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进一步体会事物间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探究方法:
  探究1
  在一张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分析:学生通过度量,不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都相等,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学生小组交流)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证明探究所得结论的途径。
  分析:作A1D=AB,过D作DE∥B1C1,交A1C1于点E 
  ∆A1DE∽∆A1B1C1。用几何画板演示∆ABC平移至∆A1DE的过程
  A1D=AB,A1E=AC,DE=BC ∆A1DE≌∆ABC
  ∆ABC∽∆A1B1C1
  ↓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若   
  则  ∆ABC∽∆A1B1C1
  
  
  学生通过作图,动手度量三角形的各边长及三角形的角,在动手实践中
  探究几何结论成立与否,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重发现体验。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不熟悉的几何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转化为熟悉的几何问题(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过程。
  
  对几何定理作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三维注解有利于学生进行认知重构,以全方位地准确把握定理的内容。
  突出几何定理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几何定理的建模。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