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ppt4(9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rar 279.12 KB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0 folders, 9 files, 725.50 KB, 725.50 KB in total.)
学情分析().doc 19.50 KB
观课记录().doc 20.00 KB
教材分析().doc 19.50 KB
教学设计().doc 70.50 KB
课标分析().doc 22.50 KB
课后反思().doc 21.00 KB
课件设计().ppt 498.50 KB
评测练习().doc 34.50 KB
效果分析().doc 19.50 KB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与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第一章,是用坐标法研究平面上最简单的图形——直线,给直线插上方程的“翅膀”,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之间的位置的关系:平行、垂直,以及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直线的知识始终贯穿解析几何,学好这一章可以为以后学习曲线的方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直线的方程,是基础课,它好象一个求直线方程的“公式”,以后求直线方程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了。因此,应该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教学作为本节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态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难点】: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说明以及运用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时,应考虑使用范围。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分析了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即一点一斜率或者两点。掌握了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断两直线平行和垂直。另外学生在学习“直线的方程”之前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这种概念重建的过程,有认知上的冲突,蕴含丰富的教学价值。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根观评记录
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精准的点拨,适时的启发,大胆的放手无不体现的淋漓精致。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思路,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教态自然,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充分发挥了课件和实物投影的优势,色彩明亮图片靓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是时间控制得更合理一些就更好了。
课后反思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起始课,学好本节课对后面直线的内容以及曲线方程的学习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设计本节课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还要通过本节课的内容渗透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结合上一节课斜率的内容,引出本节课。下面我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谈以下几点:
优点:
1、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这里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成功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的方程需满足纯粹性和完备性,这是学生难以突破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
3、通过练习,发现新知。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练习中,给出了一般情况的练习,同时也给出了如:倾斜角为0度,90度等几种特殊的情况,这样引出新知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自然地引出了斜截式方程的概念,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
4、注重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本节课主要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由于担心教学过程不能及时完成,所以教师叙述部分略多,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多关注学生,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被生动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作为一名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增强研究意识,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教学,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