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教案10
- 资源简介:
约1120字。
主讲内容:
八年级《数学》§19.4 解直角三角形(二)
关于仰角、俯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⒈明确仰角、俯角的概念;
⒉会把关于“仰角、俯角”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求解;
⒊了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
⒋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⒈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⒉根据实际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及边角关系的恰当选择。
教学难点:
⒈根据实际问题如何准确地画出图形;
⒉恰当地选择边角关系进行解题。
教学关键: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要熟悉。
教学设计:
一、知识回顾: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的关系:
如图:①a2+b2=c2
②∠A+∠B=90°
③sinA= cosA=
tanA= cotA=
运用这些关系式时注意: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勿除,取原避中。
二、新知识探究过程:
⒈导入新课:用“仰视”与“俯视”引入课题
⒉让学生阅读教材P114上“仰角”与“俯角”的概念:
同桌同学相互讨论、思考:“仰角”与“俯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归纳总结,并抽同学回答)。
⒊几个概念:(在学生归纳小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强调:①“仰角”与“俯角”都是指“视线”与“水平
线”的夹角,而不是与“铅垂线”的夹角。
②当视线在上方时为“仰角”,当视线在下方时为“俯角”。
图中从A看B时是“仰角”还是“俯角”,用
哪个角表示。反之从B看A时呢?
⒋例题分析:
例:(教材P114例3):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22.7米的C处,用高1.20米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α=22°,求电线杆AB的高。(精确到0.1米)
分 ①将题中已知条件标注在图中(抽学生标注);
析:②图形是由哪些特殊图形构成的。由此再得出
相关线段的长度。③图中所求的边与已知的边
和已知的角有什么关系?该选择哪一种三角函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