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400字。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正 文】
基于学情分析,根据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理论,本节课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分5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交流对话,感悟新知——实践体验,内化知识——反思总结,加深理解——推荐作业,拓展应用.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应聘(动画).
经理: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接下来出示该公司全体9名员工的工资表(如表1).
表1
副经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杂工
员工 经理 理 A B C D E F G
月工 6000 4000 1700 1300 1200 1100 1100 1100 500
资/元
接下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请同学们讨论问题:
如果你是应聘者,谁说的话对你最有参考价值呢?请说说理由.
对于这个话题,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争议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感知这3个数据代表的意义,我们发现光从平均数来考虑问题似乎不够全面,要成为英明的决策者,需要具有多方位审视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学生自然地产生了探求新知的需要.同时,问题的开放性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增强了继续求知的欲望和信心.
既然这3个数据都有参考价值,2000元在统计学中称为平均数,同学们肯定非常想知道,1200元与1100元是什么数.
教师恰到好处地揭示课题《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自然地托出概念:9名员工的工资之和除以9是平均数;工资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处在正中间的是中位数(此处介绍用去掉两端逐步接近正中心的办法来确定中位数);出现的频数最多的工资值是众数.
二、交流对话,感悟新知
问题1 当你应聘成功,以2000元的月薪加入公司,公司全体工资平均数会变吗?中位数和众数呢?如果会变,你认为变成多少?
问题2 若公司以2000元的薪水再招聘了两名员工,以上3个数据会变吗?如果会变,你认为是变成多少?
问题3 如果公司的每一个人的薪水各不相同,你认为还有众数吗?
用这3个变题,完善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下面的表格(如表2),3个数据代表的存在性和意义.
表2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存在性 一个 一个(奇、偶有别) 一个、多个或没有
意义 平均水平 中等水平 多数水平
有了前面的感悟,学生能在教师的调动下主动提炼,自主地得出这些结论,相信他们又成功地迈上了第二个台阶;关于数据代表的意义会出现愤悱情境,学生有所感悟,但无法将其所感悟的表达出来,教师可以肯定学生表述中合理的成分,并进行概括,形成结证,使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洞察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此环节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