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0万》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4840字。
《认识100万》说课稿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张振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说 课 程 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与 反 思
1.教学目标
1.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统计知识的开始,是小学相应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提供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路,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新的途径,也为处理较大、较复杂数据问题提供解决的办法和帮助。
1.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学计算器的使用,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显著提高。
(3)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和爱发表见解等特点。
(4)对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探究办法。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猜想、估算等数学学习活动,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体会对100万等大数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珍惜粮食、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与快乐,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数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难点
2.1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2.2难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对大数有正确的理解与感知。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教法(关键词:情境、合作、体验)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即要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出来,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根据这一理论,我采用情境激学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实验操作――合作探究――拓展应用”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愉快地掌握知识。
3.2学法(关键词:动手、自主、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