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750字。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知识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 出示教科书77页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
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 (1)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
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
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进一步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寻求解决途径。
在此结合例子解释“项”,没有正式给出项的定义,为突出方程主线,这里不做更多补充,学生可以自然接受。
再次渗透化归思想。
培养学生说理有据,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
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一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法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