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30字。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alluhwy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和简单的事实推理。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吗?老师认识一个叫小明的同学就有过这样的毛病(出示主题故事):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
问题: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少时间?
2.追上时距学校还有多远?
(出示主题故事时,问题1、2事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先问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想知道什么。绝大部分学生问小明爸爸有没有追上小明。老师马上追问:“你估计能追上小明吗?”绝大部分学生又说:“能”。此时才给提出问题1、2。)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思维。
1.亲身演示,自主探索。
师:这是行程问题中的追赶问题。我们先来演示一下追赶的过程。
游戏规则:黑板左侧为家,右侧为学校,“小明”(学生甲)先出发一段距离后,其他学生喊“追”,“爸爸”(学生乙)出发追赶,追上时其他学生喊“停”,游戏结束。
(此时课堂非常活跃,游戏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爸爸”速度较慢,当“小明”到达“学校”时,还未追上,这一看似失败的情境也体现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另一方面。老师及时追问学生,如何才能追上?大部分学生说“爸爸”要走更快一些,也有小部分说“距离”太短,还有的说“小明”走得太快。老师此时肯定学生们的观点,然后再来看一看让“爸爸”走得更快一些的情况,第二次学生看到了在途中追上“小明”的情境。)
2.语言描述。
师:看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演后,你们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
根据具体情况总结出:
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
小明所行的总距离可以看作是两段距离之和。
小明所用的时间比爸爸所用的时间多5分钟。
小明“5分钟后”直到爸爸追上他时所用的时间等于爸爸全部所用的时间。
(游戏结束时,学生快速总结出上述四个结论,分析非常透彻。)
3.图形语言。
师:能不能用简单的“线段图”表示他们所走距离呢?
师生共画线段图:
4.建立方程模型,得出结论。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应如何求解出爸爸上小明所需时间及追上时离学校还有多远呢?
根据线段图建立方程:80×8+80x=180x(解得:x=4)
讲评学生解答时点明课题,板书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学生思考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列出方程求解。要求学生解答<请学生上讲台解答>,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检查教学效果。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