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ppt(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等53份)
- 资源简介:
├─高中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课件+教案+学案)(打包6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2.1+函数的概念(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2.1 函数的概念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2.1 函数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2.1 函数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2.2+函数的表示法(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2.2 函数的表示法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2.2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3+函数的基本性质(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3.1+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1.3.2+函数的奇偶性(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2 函数的奇偶性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2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1.3.2 函数的奇偶性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2.2.1+对数与对数运算(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2.2.3+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3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3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2.3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2.3+幂函数(课件+教案+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A版必修1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3 幂函数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3 幂函数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备课】高中数学 2.3 幂函数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高中数学+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1
│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练习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高中数学+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1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2014年秋高中数学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练习 新人教A版必修1.doc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分析
求方程的解是常见的数学问题,这之前我们学过解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但有些方程求精确解较难.本节从另一个角度来求方程的近似解,这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特点是:运算量大,且重复相同的步骤,因此适合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运算.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方程求解中的不断进步.
三维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知道二分法是科学的数学方法.
2.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特点,学会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方程的近似解,初步了解算法思想.
3.回忆解方程的历史,了解人类解方程的进步历程,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情景导入)
师:(手拿一款手机)如果让你来猜这件商品的价格 ,你如何猜?
生1: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10元降低报价.
生2:这样太慢了,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每隔10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50元上升;如果再高了,每隔2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隔10元上升报价……
生3: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报一个价格;如果低了,就报两个价格和的一半;如果高了,再把报的低价与一半价相加再求其半,报出价格;如果低了,就把刚刚报出的价格与前面的价格结合起来取其和的半价……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2.2对数函数的内容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
(3)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张图片,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会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感知事物的共性,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2)快速阅读教材,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是高中的入门课,也是比较抽象的一节课,通过不同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集合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化抽象为具体,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 学习方法与教学用具
1.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2. 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PPT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三张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引导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2.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所总结的定义,并指出: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3.用6分钟时间预习教材P2~P5,完成下列内容: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学习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张图片,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熟练应用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自学指导: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PPT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三张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引导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2.用6分钟时间预习教材P2~P5,完成下列内容:
(1)、集合:一般地,我们把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叫做集合,简称为: 。
(2)、集合元素的三要素(三特征): 、 、 ;
若两个集合相等,那么必须有: 。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若a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a A;
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a A。
(4)、常用数集的记法:
自然数集: ; 有理数集: ; 整数集: ;
实数集: ; 正实数集: ; 正整数集: .
(5)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并用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
在 内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 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
(2)类比实数的关系,探究并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图形在数学中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2)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
(2)参透类比推理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以及空集的概念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通过类比推理,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用6分钟时间预习教材P6~P7,思考并完成下列内容:
1、集合间的关系有哪些?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集和补集的定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能使用Venn图、数轴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实例分析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数轴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
(2)理解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数学应用中的简洁和准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利用Venn图和数轴,掌握并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四.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两个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让学生复述并集与交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
2、创设情境:
(1)已知A={x|x+5>0},B={x|x≤-5},你能否在数轴上表示出A、B、R有何关系?
(2)U={教室内所有同学}、A={教室内所有女生}、B={教室内所有男生},你能发现集合
U、A、B有何关系?你能否利用Venn图标是吗?
1.2.2函数的表示法
一、 教材分析
教材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形与数两方面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函数的学习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研究函数时,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在研究图象时,又要注意代数刻画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确性.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与传统的处理方式有了逻辑顺序上的变化.这样处理,主要是想较好地衔接初中的学习,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掌握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情态与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三、 教学重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映射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分段函数的概念,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五﹑教学策略:
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三种函数表示法的特点,分析比较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准备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最大值或最小值、奇偶性),能应用函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2)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 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重点与难点 (1)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 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函数的定义
(1)增函数:一般地,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如果对于属于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 ,当 时都有 ,那么就说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2)减函数:如果对于属于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 ,当 时都有 ,那么就说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3)单调性:如果函数 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 的单调区间。
2、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
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2.1指数函数的内容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n次方根与根式的概念;
(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化简、求值;
(3)了解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平方根、立方根)进行类比,得出 次方根的概念,进而学习根式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根式的运算性质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式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法
1.经历由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对根式的化简,注意发现并归纳其变形特点,进而由特殊情形归纳出一般规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