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530字。
第二章 二次函数
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过并能够独立作出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了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一般性质。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规律,积累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学生愿意动手操作,乐于和同伴交流意见,形成不同的意见,积极参加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严密性、严谨性。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第2.4节将讨论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它和学生前面几节课学习的 、 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在已经学习过的类型上通过变化学习新的类型?如何探索一般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等都是这一节需要关注的。具体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作出y=a(x-h)2和y=a(x-h)2+k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和k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2.能正确说出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y=a(x-h)2和y=a(x-h)2+k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和k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教学重点:y=a(x-h)2和y=a(x-h)2+k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y=a(x-h)2+k的图象性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合作探究、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二次函数y=3(x-1)2+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我们已经作过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活动目的: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并引导、启发学生和以前作过的二次函数的图象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未知的知识。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已经掌握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能够类比猜想二次函数y=3(x-1)2+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做一做:先作二次函数y=3(x-1)2的图象,再回答问题。
2、议一议
3.想一想
1.做一做
(1)完成下表,并比较3x2与3(x-1)2的值,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