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距离测量》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2680字。
《生活中的距离测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距离测量》,本节内容是在九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之后设计的一个专题。有关距离测量的问题在初中不同学段都有涉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但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开放性,不能很好的挖掘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方案设计类问题是中考的一大热点,这一内容恰恰易被设计成此类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它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下面我将围绕:1、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2、学生情况分析;3、采用教法;4、教学程序;5、教学效果预测五方面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一、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利用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一题多解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初中数学整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渐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归纳总结测量不可直接到达的距离的方法,整合初中数学知识。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难点:
1、创造几何图形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发散思维,整合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虽然对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均已涉猎,但是他们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整合的能力有所欠缺,而且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针对学生目前这种状况,通过《生活中的距离测量》这节专题复习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整合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采用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构造图形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以"老爷爷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