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
第1课时
§4.1 50年的变化
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难点: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统计图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是从中获取准确、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处客观的评判和决策可是大有学问。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二、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 书本引例 —— 50年的变化
以我国50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年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3、 统计图的误导
利用书本的大量例子,引导学生得出统计图是怎样引起误导的。
1) 两个统计图,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造成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所以给人不同的感觉。因此,在作统计图时,应注意两者纵横轴的单位长度表示意义的一致性,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
2)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应注意纵轴上的起始值从“0”开始,最好标明具体数据,以及写完整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图表名称等,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
3) 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