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中的数学模型》ppt(3份)
- 资源简介: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银行利率中的数学模型》 研究课 课件(21张)+教案+学案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银行利率中的数学模型》 研究课 课件(21张).ppt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银行利率中的数学模型》 研究课 学案.doc
高一数学 新课标人教B版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银行利率中的数学模型》 研究课 教学设计.doc
共21张。典型问题分析,拓展数学思维,适合新课教学。含教案、学案。《银行利率中的数学模型》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即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的已有经验与其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总是要涉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知识。建构有两个含义: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组和重建。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利用本章中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银行利率的数学模型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会点图形计算器的简单操作
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了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 对实际问题、文字材料的理解,特别对金融问题中一些专用名词不熟悉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4.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分期付款的知识,初步学会将一个分期付款为背景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求利息额(利息和以及本金和、还款次数)和单期付款额。
2.通过经历一道联系生活(分期付款)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切身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3.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等额本金付款与等额本息付款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等额本息付款的数学模型
5.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阅读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3日凌晨,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其新一代产品 iPhone 5。iPhone 5将于2012年9月21日上市,比官方发售提前2天。中国香港成为首批上市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iPhone 5在网上的报价为7200元,并支持信用卡分期付款购买,免利息,但是需要支付手续费0.6%每期(月)。注:手续费看成利息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分层,释疑解惑
问题1:若购买人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分12期(月)付款,共需支付多少钱?
名词解释:等额本金还款,是指贷款人将银行本金平均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