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学案(正弦定理等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pdf
  • 资源大小: 10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12 20:49: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1.1正弦定理.pdf
1.1.2余弦定理学案.pdf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学案.pdf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df
2.2等差数列学案.pdf
2.3等差数列前n项和.pdf
2.4等比数列学案.pdf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df
2.6.1数列综合应用1.pdf

  课题:1.1.1 正弦定理
  一、学习目标:
  1、发现并掌握正弦定理及其证明方法,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研究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得到正弦定理公式,培养学生
  研究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及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公式及公式的变形。
  教学难点: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三、知识导学:
  1、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元素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
  角形的元素。
  3、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________。
  4、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典型例题:
  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 1】在△ABC中,已知A  45,B  30,a 10 2,解三角形。
  2、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 2】在△ABC中,已知a  2,b  2 2 ,C  30,解三角形。
  3、正弦定理与三角公式的综合应用
  【例 3】△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 b
  2
   5 ,
  A  2B,求cos B的值。
  五、课堂练习:
  1、在△ABC中,已知A  45,B  30,c 10( 6  2),解三角形。
  2、在△ABC中,已知a 15,b 10,A  60,求cos B的值。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能运用余弦定理及推论解三角形。
  2、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其证明方法有向量法,解析法和几
  何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教学难点: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
  三、知识导学: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①a2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2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2 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弦定理推论:
  即:cos A  ____________________。
  cos B  ____________________。
  cosC 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三角形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典型例题:
  1、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
  【例 1】在△ABC中,已知C 120,边a与边b是方程x2  3x  2  0的课题:1.2 应用举例
  一、学习目标:
  1、加深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理解,提高熟练程度。
  2、加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①测量距离;②测量高度;③测
  量角度。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知识导学:
  1、实际问题中常用的角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________的角叫做仰角,
  视线在水平线______的角叫做俯角。
  (2)方位角:
  从正北方向_____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
  2、坡角与坡度
  (1)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图中的角β。
  (2)坡度
  坡度是指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
  值,即坡角的正切值,
  l
  坡度 tan  h 。
  水平线
  视线
  视线
  仰角课题: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
  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三、知识导学:
  1、数列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_________________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数列的第一项
  通常叫做________。
  【反思】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是相同数列吗?
  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吗?
  3、数列的一般形式:
  数列一般形式为: , ,, , 1 2 n a a a ,简记为{ } 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4、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为:_______数列和________数列;
  (2)根据数列中项的大小变化情况分为:_______数列、_______数列、
  _______数列和_______数列。
  5、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 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课题:2.3 等差数列前n 项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经历公式
  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了解倒序相加求和法的原理。
  2、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学会运用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三、知识导学:
  1、等差数列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典型例题: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运算
  【例 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 } n a 的前10 项和是310 ,前20 项和是1220 .由课题:2.4 等比数列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根据它进行有关计算。
  2、会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并能简单应用;掌握
  等比数列的性质,能用性质灵活解决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灵活解决问题。
  三、知识导学:
  1、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__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
  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______。
  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即q
  a
  a
  n
  n 
  1
  (q为常数,q  0,n  2)。
  2、等比数列定义式:
  ( 0)
  2 1
  3
  1
  2     
  
  q q
  a
  a
  a
  a
  a
  a
  n
  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比中项:
  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且G   ab 。课题: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熟练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经历公式
  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了解错位相减的原理。
  2、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学会运用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三、知识导学:
  1、等比数列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典型例题: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运算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 项的和。
  (1)
  2
  1 ,
  4
  1 ,
  8
  1 ,…;
  (2) 27 1 a  ,
  243课题:数列综合应用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求数列通项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列问题,把非等差或等比数列化为等差或等比
  数列问题来解决。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求数列通项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把非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问题,
  转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问题来解决。
  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数列特征,找出各项共同的构成规律,归纳找出通项公式。
  2、公式法: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可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
  3、累加法:
  已知 ( ) 1 a a f n n n    ( f (n)可求和),求通项公式常用此法。
  4、累乘法:
  已知 ( ) 1 a a f n n n    ,求通项公式常用此法。
  5、转化法:
  通过对递推关系式进行适当变形,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为与等差数列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