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有课件、教案、说课稿。
课题:《平均变化率》教案
授课教师: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 朱富军
教材:苏教版选修2-2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会用平均变化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体会平均变化率的思想内涵及应用;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科学态度,互相合作的风格;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和广泛应用.
2.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生活现象作出合理数学解释;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切实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一)问
题
情
境 问题1.一款法拉利速度从0增加到100公里/小时需4.1秒,另一款宝马需3.8秒,哪款车的加速性能更好?
法拉利加速快
问题2.在经营某商品过程中,甲用6年时间挣到12万元,乙用6个月时间挣到2万元,如何比较和评价两人的经营成果?
乙获利较快
(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评价各种方法)
问题3.现有某市某年3月和4月某天日最高气温记载:
时间 3月18日 4月18日 4月20日
日最高气温 3.5℃ 18.6 33.4℃
4月18日到4月20日,气温增加了14.8℃,人们都在感叹:“天气热的太快了!” 而3月18日到4月18日,气温了15.1℃,甚至超过了14.8℃,人们确不会发出上述感叹,为什么?
4月18日到4月20日气温变化快
上述三个问题考察对象都是变量变化过程的快慢,那么从数学角度如何来描述变量变化的“快”或“慢”呢?
其实前人早就作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且早在17世纪就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这就是“微积分”理论。微积分的产生与发展对近代数学和科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被誉为“近代技术文明产生的关键事件之一”。恩格斯是这样评价微积分的:“只有微分学才能使自然科学有可能用数学来不仅仅表明状态,而且也表明过程:运动” ,称微积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
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变量变化快慢的实例。
运用变量变化快慢来解决问题.
体会变量变化快慢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探索用怎样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变量变化的快慢.
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同时对微积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构
建
数
学 观察问题3的气温曲线图,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分析)
思考1:“气温变化较快”时,图象有何特征?
思考2:如何量化曲线的“陡峭”程度?
方案一:联想到斜率k= ,用斜率来量化;
方案二:考虑到“陡峭”程度不仅与W(C)-W(B)有关,还与t(C)-t(B)有关,因此考察两者比值。 由“气温变化较快”到发现“形”的“陡峭”,到探索曲线“陡峭”程度的量化方法,再到发现量化办法;逐步推进,引导认识和理解概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享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