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50字。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龙渣瑶族学校 李文君 邮编412516
内容提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
时现实生活中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初中数学教学。未来的教育是在以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还学生一个宽松的、有更多选择的发展空间,这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关键词:课堂氛围 问题情景 算法最优化 创新 实践 协作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它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季亚琴科说“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把教学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是抓住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方面。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课程实施视野中的教学,是以“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在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与创造。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雅斯贝尔斯说“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对话”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在数学交流中完成,要遵循情意性原则,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或板演证明过程的不完整、有错误,不要一味的指责,而要用激励的语言加以指正、补充,让失败孕育成功;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要给以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切忌冷漠对待,而要让学生说明理由,也许学生的回答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教师要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的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要善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比如,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一道关于行程的应用题后,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方程式,两位同学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式,结果其中一位同学把“同伴往返跑了三次”这个条件看掉了,这位教师没有责备学生,而是风趣的说“某某同学很有同情心,看见朋友跑得太累了,干脆叫他不跑了。”这样,既使课堂气氛轻松,又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提醒学生不能改变题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