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
让兴趣引领数学课堂
泗阳县魏圩中学 韩锦 数学学科
要使学生喜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曾有著名教育家认为: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是意向,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情感(动力系统)、认知(操作系统)两个系统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产生1+1>2的总体功能。
首先,建立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新一代的数学教师,平日多和学生平等交往,爱护学生,和他们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比如,笔者利用羽毛球打的好的特长,在课余时间和学生打羽毛球使学生和我的关系很融洽。学生崇拜老师球技从而爱屋及乌地喜欢我教的数学课。课堂上他们能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常常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创造性的思维诞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情趣更富激情。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积极探索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去带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发现快乐。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类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而广泛的兴趣使人能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深入而巩固的兴趣能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有理数学习开始,贯穿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我都会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为此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有思维坡度的、富有情景化和生活趣味的习题。
例如初一《用字母表示数》的引入:教师让每个学生任意想个数,要求学生把这个数减1后再乘以这个数,所得结果加上1后减去这个数平方再加上这个数。我叫学生不说结果,老师知道,当我告诉大家结果为1时,学生都很激动,这时学生兴趣盎然,都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解决。
在学习《感受概率》时,教师先介绍了它们的概念并举了生活中实例后,教师说:下面我们用成语接龙游戏表示它们关系,必然事件:百战百胜,不可能事件:水中捞月,不确定事件:胜败乃兵家常事,必然事件:万无一失,不可能事件:海枯石烂,不确定事件:十拿九稳……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民主性。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由于是他们自己想出的办法,个个兴奋异常,快乐无比。正如一院士所说:“数学学习的乐趣类似下棋,是思考之乐,是挑战之乐。”
再次,投学生所好,让其获的兴趣。《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另一个是教师必须投学生所好。数学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他们正处于好动的时期,也是最天真、最活跃的时代。例如在讲授“展开与折叠”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锥,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条细绳(画圆弧)和一枚圆钉。课堂上自己先在黑板上演示,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试试。全班学生都积极动手,甚至有的学生觉得好奇:“这么简单的工具就可以画出这样复杂的图形?”有些学生也在思索:“是否也可以这样画出圆台和球呢?”另外,我发现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上课的效果都不理想,整堂课都是老师的声音,即使抑扬顿挫学生还是提不起兴趣。鉴于此,试卷讲评课我会把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答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错,有的学生会把自己的错题分析一遍。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使他们能很好地展示自己。
然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探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反思能力。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计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