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2023级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510字。
高2023级高二(下)月考试卷
语 文
(3.17)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烽烟滚滚,又见江湖。近日,许久不见的武侠风又劲吹荧屏。带着一代人的电视经典记忆,翻拍剧《大侠霍元甲》在央视播出,再度唤起人们对侠义英雄的热情。同时,不同于以往对武侠经典的翻拍,由网络小说改编或原创的新武侠题材作品涌现,在各播出平台上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这批新武侠剧的集中涌现,给陷入同质化怪圈的古装剧创作带来了一派新气象。
新武侠剧的“新”主要对应着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受众。这些作品大多改编自较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通常在头部视频网站首播或台网联动播出,原著小说的忠实粉丝是制片方十分看好的流量保证。因此,创作者在制作风格上自然会考虑从网络文学网站迁移过来的青年观众的喜好。
有意思的是,传统武侠剧让人回味无穷的“武功”,在当下这些作品中却常常被弱化。原因或在于,俊俏柔美的流量明星们一般不会具有太高的武术素养;再者,武功也不是创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于是,慢镜头的放大渲染,关键动作的定格跳切,人物表情的夸张特写,对手竞逐的点到为止,这些替代了经典武打戏一气呵成的连贯场景。这种镜头表现得重“神”不重“术”,削弱了武侠剧应有的热血豪情。
此外,这些新武侠题材作品往往回避纷繁复杂的叙事线索铺排,人物关系力求简单清晰,叙事节奏力求简洁明快,多元的类型化叙事套路被纷纷移植到情节中,故事浅显易懂,符合当下观众强情节、碎片化,重感官、轻意蕴的观赏需求。
新武侠剧的涌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视听体验,但这些作品的热度却往往局限在相对狭小的青年文化圈层中,并没有成为被全民热议并广受好评的现象剧。究其根本,是这些新武侠剧大都缺少宏阔的历史与文化气象,也缺少纵横捭阖的叙事格局,很难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这些新武侠作品中的“侠”显然属于后者,故事大多数情况下围绕个人离奇的生存境遇展开,有侠义情但缺少英雄气,有江湖纷争但极少家国大义。
相比之下,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大侠霍元甲》则在近期的武侠剧中卓然而立。作品将人物置于动荡的历史风云之中,主人公的成长并不是由一些个人遭际或家庭的偶然事件促成的,而是与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相伴而行,这让电视剧有了更厚重的时代质感。在这里,个体、集体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关系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侠之大者”的境界也因此从想象走入现实,激荡起人们内心的热血情怀。
武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伴随着“功夫”走向世界的鲜明的中华文化符号。当下这波新武侠剧的创作热恰好为人们提供了反思的契机。最核心的问题是,当观众开始对诸多青春、甜宠、悬疑剧作品产生审美疲劳时,新武侠剧应该“新”在何处?是追求故事内容的新?形式技巧的新?还是营销传播的新?或许对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新”在于要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更好地诠释新武侠精神。一些冤冤相报、人命天定、侠客意气的旧元素需要被重新审视,一些玄幻、离奇、夸饰的表现手段需要被淡化处理,而那些激荡在英雄心中、傲然于天地间的自信、勇气、智慧与家国大义,依然是这个时代急切需要的精神品质。
(摘编自刘永昶《新武侠剧:“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国大义》)
材料二
定位为“中华武术正剧”的《大侠霍元甲》,开篇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身死,八国联军大举进犯、晚清政府节节败退的节点,时代在召唤英雄。霍元甲在此时挺身而出,把爱国情怀做到了实处,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内帮助国人强身健体,对外擂台对垒外国力士。
在当今的环境下,继续讨论霍元甲的爱国情怀是否已经过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2020年以人们始料未及的方式徐徐铺开,世界正在发生变化。疫情、洪水、国际关系,这种特殊的时代情境,愈加需要“霍元甲式”的爱国情怀:修炼自身的内力,不惧外来的挑战。《大侠霍元甲》的上线播出是一次对士气的提振。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抓住了主人公的核心,即武术。武术既是点又是线:它是亮点,是霍元甲在当世和后世为人铭记的最大亮点;它是线索,学习武术、教授武术、使用武术、对武术态度的转变,串联起了霍元甲的一生。
“尊重事实”是该剧的创作底线。该剧中,一切动作设计都是以中华武术为基底的,霍元甲武功再强也不允许出现超出人体极限的设计,这是一种对常识的回归,更是对观众的尊重。重讲经典人物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大侠霍元甲》实现了突围,它为观众呈现出的是一个人物,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不因时间而褪色的精神。
(摘编自李宁《〈大侠霍元甲》:再度演绎永不褪色的武侠经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装剧创作已陷入同质化的怪圈,近日涌现的新武侠剧,为当下古装剧创作带来了新气象。
B. 新武侠剧大多缺乏宏阔的历史与文化气象、纵横捭阖的叙事格局,因此难以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剧。
C. 《大侠霍元甲》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永不过时,霍元甲可以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形象代表。
D. 武侠剧的创作可以在内容、形式和营销手段上创新,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能在时代语境中诠释新武侠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新武侠剧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因为常以在头部视频网站首播或台网联动的方式播出,而获得流量保证。
B. 新武侠剧缺乏经典武打戏一气呵成的连贯场景,镜头表现重“神”不重“术”,因而削弱了武侠剧的热血豪情。
C. 新武侠剧应该多表现些家国大义,摒弃冤冤相报、侠客意气等元素,以及玄幻、离奇、夸饰等表现手段。
D. 在疫情、洪水、国际关系等形势复杂而严峻的时代情境中,我们更加需要能够提振士气、激荡人心的武侠精神。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符合新武侠剧的特点的一项是( )
A. 创作者有意将剧中主人公置于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与真实历史事件相伴而行。
B. 在创作时,主要迎合青年观众的喜好,主角全部由受年轻人追捧的艺人担任。
C. 采用多重叙事线索,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非常重视故事情节的设置和感官的需求。
D. 常弱化“武功”打斗的场面,醉心于追求镜头画面的影像感和人物造型的艺术感。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大侠霍元甲》翻拍成功的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最重要的应该是能在时代语境中诠释新武侠精神”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或许对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新’在于要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更好地诠释新武侠精神”。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因为常以在头部视频网站首播或台网联动的方式播出,而获得流量保证”错。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新武侠剧的流量保证是“原著小说的忠实粉丝”,而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炊烟
孙如静
中秋节是常乐镇闹花灯的日子。那天晚上,孩子们手提花灯,排成花灯队,绕着全镇的六条街道游行,最后回到老商会门前展览。老百姓们赏灯、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灯王”。
镇上有个叫“老炊烟”的。他制作的花灯造型美观,新颖别致,每年的花灯赛都荣获“灯王”的称号。
“老炊烟”是镇上合作工厂的编织工人,平日里就是编织竹篮、竹篓、簸箕、筛子等生活用具。“老炊烟”其实并不老,只是他整天抽水烟,又是个罗锅,四十多岁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