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盐城市第一中学 刘勇华
一、单元热身
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一般是通过相对集中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形象、反映主题思想的。本单元所选的剧本情节如何?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川剧《变脸》中的狗娃、水上漂,话剧小品《枣儿》中的一老一少,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玛丽亚姑娘……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从这些人物的身上让我们悟出了什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边看戏边思考吧!
二、名士贴士
(一)单元整体感知
本单元主要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重要剧作,也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课文节选的是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像一出独幕剧一样。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变化,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戏在描绘人物性格上的显著特点。
《变脸》选自六场川剧《变脸》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并发生狗娃落水并被救起的又一次波澜,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枣儿》是一部重在写情,以情感人的话剧小品。剧本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一老一少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在他们的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不仅充分表露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还流露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该剧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指南
1、查找资料,了解与文本相关的剧情概要,加深对节选部分内容的深刻理解。如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对戏剧文学的巨大贡献,了解他的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