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2620字。
安徽省蚌埠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是我国学者辈出、学术发展成果丰硕的时期,其中,沈从文的名字一定不会令人感到陌生。他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湘西边城的秀丽美景,展示了一个个淳朴真实的人物故事,同时还深耕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在中国古代的服饰、丝绸、染织、瓷器、铜器、玉器、漆器、家具等物质文化史专题方面都有所建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沈从文首先在博物馆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当时设施条件较为艰苦,沈从文硬是“转了十年”,其间经他过目、研究过的丝绸、地毯、铜器、玉器、瓷器、漆器、家具、绘画等诸类文物数不胜数。通过大量的基础工作,沈从文大体掌握了这些文物的基本特征和变化发展规律。随后,他又在对不同类别文物研究的过程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观察、总结、提炼,寻找文物背后的文化与史实。沈从文指出:“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并注意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一切生产品质、式样在变,随同这种种形式的社会也在变。”正是由于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沈从文的服饰史研究没有仅仅止步于对服饰本身时代、结构、色彩等进行介绍说明,而是从历史发展的大局着眼,在对服饰形式本身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更为广泛的问题和范围进行进一步探索,力求发现服饰和穿着者背后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如在研究商代服饰时,沈从文通过对稍早时期商代人形雕像服装的研究,引发了对穿着者身份及更为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考察,不仅搞清楚了当时服饰的阶层信息,同时也加深了对商代社会历史环境状况和早期民族分布的了解,可谓以小见大。
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文献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是大多都并未从当时历史环境角度对服饰名物进行记述,其记载带有一定的简单性和片面性。面对这类问题,沈从文坚持对具体服饰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去伪存真,得出结论。譬如,唐代妇女中十分流行的披帛,在多种文献和壁画等资料中都有记录和体现,但不同记载中披帛出现的时期出入较大。他通过对多种文献、文物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唐式披帛的应用虽早见于北朝石刻石窟造像,“但在普通生活中应用,实起于隋代,而下至五代,宋初犹有发现”。沈从文认为:“我们说学习思想方法不是单纯从经典中寻章摘句、称引理论,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和不断发展性。若放弃实物,自然容易落空。”沈从文对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基本都是因循上述原则完成的。
从沈从文学术研究的成功历程来看,除了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治学实践,他还掌握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很多工作都是要靠方法,方法对了头,那么说服力就强。”沈从文的物质文化史研究方法,是以王国维等学者们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为基础,在自身长期的学术研究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和总结提升而形成的。他将地上地下两种文献结合起来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拓展为用传统文献结合文物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单从文献看问题,有时看不出,一用实物结合文献来作分析解释,情形就明白了”,“‘以书注书’方法是说不清楚的,若从实物出发,倒比较省事。”沈从文还形象地指出,“(文物)十分显明是可以充实,丰富、纠正‘二十五史’不足与不确实的地方,丰富充实以崭新内容。文献上的文字是固定的,死的,而地下出土的东西却是活的,第一手的和多样化的。”这无疑更加强调重视文物在学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他以文物为主导、结合文献进行研究的治学方法。
沈从文还依靠“二重证据法”使得诸多文献记载问题也得到了印证解决,譬如,对深衣“衿”的认识。《方言》记载“绕矜谓之袖”,沈从文说:“历来从文字学角度出发,对‘衿’字解释为‘衣领’,若不从图像上明白当时衣襟制度,亦始终难得其解。”
(摘编自赵连赏《沈从文的史学观与研究方法略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体现出了沈从文的创新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研究方法是他的第一个创新点。全书以文献、出土实物、图像三者结合历史、哲学互证的科学方法对出土纺织服饰文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考证。以出土实物为依据,采用单独研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沈从文以其优美的文学作品及其在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而为人们所知。
B. 为了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沈从文在博物馆硬是“转了十年”,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C. 沈从文在文物研究方法上破旧立新,大胆改革,拓展了文献与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D. 沈从文提出应借助于衣物图像,了解古代衣襟制度,来解决关于“衿”的文献记载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材料一采用先总说后分论的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B. 材料一在阐述观点时,多次直接引用沈从文的话来加以佐证,增强了说服力。
C. 材料二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阐述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在创新思想上的两个特点。
D.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采用引用论证,而第三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论证方法多样。
3.下列诗句的治学态度,与沈从文“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研究精神最契合的一项是(______)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4.谈谈沈从文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学术研究有何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沈从文对中国古代服饰所作的研究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沈从文
半年后,家中母亲相信了一个亲戚的建议,以为应从城内第二初级小学换到城外第一小学,这件事实行后更使我方便快乐。
新学校临近高山,校屋前后各处是大树,同学又多,当然十分有趣。到这学校我仍然什么也不学得,生字也没认识多少,可是我倒学会了爬树。几个人一下课就在校后山边各自拣选一株合抱大梧桐树,看谁先爬到顶。我从这方面便认识约三十种树木。因为爬树有时跌下或扭伤了脚,刺破了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