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30 16:32: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270字。
  十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孝之所以成为传统道德的“元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亲情的自然呈现。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父母慈爱子女,子女敬爱父母,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孝作为第一亲情以及人性之中自然而然的道理,人人都愿意接受。其二,对宗法血缘的遵从。《礼记》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们皆有报本反始、不忘其所自出的宗法血缘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与人皆从先祖、父母所出的客观事实结合在一起,使孝成为最受推崇的美德。其三,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客观需要。任何伦理道德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在古代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家国同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则是家庭的扩大。要维系社会的等级秩序,就必须首先维系好家庭的秩序。
  自古以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都是传统的道德准则,是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和道德高低的重要标准。一个人有没有道德和道德层次的高低,当然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评判,但是,一个人是否自觉、自愿地回报父母对自己的恩惠,无疑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中国人常说“受恩必报,施惠莫记”,如果一个人连父母对自己的“恩惠”都不能够、不愿意报答,善至虐待父母,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会报答社会、国家、他人对他的“恩惠”呢?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孝经》谓;“孝是真性,故先爱后敬也。”“爱之与敬,俱出于心。”虽然爱和敬都发自内心,但爱是敬的前提。尊敬祖先,即要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有一种敬意,因为中华的优秀文化体现在其祖先的“三不朽”上,离开我们祖先为我们树立的为人为学的典范,中华传统文化将是空洞的、无实质内容的。
  (摘编自孙雪霞、陈一平《中国文化概论新编》)
  材料二: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既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因为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这般便捷地、随心所欲地生活;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因为在文明最为开化的鼎盛期,却充满种种不确定性,对未来的预期变成一种冒险。这既富有讽刺意味,也是一个巨大的吊诡。在这一挑战面前,我们除了回首古典智慧,以便从中获得启迪和昭示,没有别的路可走。
  对于中国人来说,肯定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超出它的一般意义的地方,那就是中国文化构成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内在依据和理由。这层含义甚至完全超越了对一种文化所做的优劣好坏的价值考量。这也正是现代新儒家当年何以提出对本土文化须持“同情与敬意的理解”之态度的一个重要缘由。
  (摘编自何中华《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历史与现实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民族,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珍惜民族的思想文化,这个国家和民族一定是顶天立地、欣欣向荣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从未断流、一直传承至今并持续焕发生机活力的古老文明,这种一脉相承的特点主要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特性。在历史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却从不故步自封,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思想,以多元文化的交融共通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摘编自刘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价值》)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孝”是道德的元德,也是一切道德行为的目标。只有遵守这种基本的道德规范,才有可能惠及他人与社会。
  B.我们应不断回溯古典智慧,从经典中汲取智慧与能量,以从容应对这个矛盾的时代,拥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挑战未知。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一直传承并不断焕发生机,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特性——既有宝贵丰富内涵,又讲究融合包容——有关。
  D.材料三的最后一段以“基因”二字生动地描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文化铭刻于骨肉,传承铸就了延续。
  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二中的“同情与敬意的理解”态度的一项是(3分)
  A.某市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组织开展特色系列展、非遗工坊线上展、非遗年货节等。
  B.某博物馆建成开放后,设计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文化遗产走进当代社会生活。
  C.某地法院选取一批敬老爱老获遗赠案典型案例,以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D.某市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持续不断、绵延不绝的力量,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这些力量有哪些。(4分)
  5.探究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某校举办“古韵流芳”文化节,以研讨交流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请结合所学课文《陈情表》中的孝文化内涵及材料相关内容,拟写一份研讨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远千里而来
  老  舍
  听说榆关失守,王先生马上想结婚。在何处举行婚礼好呢。天津和北平自然不是吉地,香港又嫌太远。况且还没找到爱人。最好是先找爱人。
  于是王先生便离开北平;一点也不是怕日本兵。
  王先生买不到车票;东西两站的人就像认准了这处似的,谁也不认识别处,①只有站台和火车是圣地,大家全钉在那里。由东站走,还是由西站走,王先生倒不在乎;他始终就没有定好目的地:上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