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28 19:36: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01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通过谐音、假借、异体等形式的词语改编所形成的“方言梗”在年轻人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圈层影响力,集幽默、独特的文化含义以及文化同频、情感共鸣等社交属性于一体,凸显了年青一代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正如福柯所言,“话语的生产总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受到暗中系统的控制、选择、组织和再分配”。在传统社会,话语生产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每个人都掌握了话语生产的工具,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平台,话语生产随之活跃起来。富有创造精神的年轻人,基于情绪表达和娱乐的需要,利用手中的传播工具开始了大规模的造“梗”游戏。他们通过造“梗”,建构起一种幽默甚至荒诞的风格,以增加网络社交的“笑果”。
  我国大概有100多种方言,每种方言都有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方言的这种差异性,对非方言使用者来说,新奇而又特别,正好为追求幽默化、个性化表达的年轻人提供了造“梗”的丰富素材。比如,网友根据广东话“好犀利”(好厉害)的谐音创造出“猴赛雷”,用“耗子尾汁”表示“好自为之”(“耗子尾汁”为河南话“好自为之”的谐音)。
  “方言梗”在网络社交中带来的幽默效果,不仅来自方言词语本身的新奇,更来自“方言梗”背后的社会热点事件所承载的特殊隐喻。比如,“猴赛雷”最初源于一个晚会的吉祥物的形象所引发的讨论。那个晚会的吉祥物是一只猴子,猴子的两个腮帮子呈现出鼓鼓的样子。一些网友对此形象并不认可,大呼“被雷到了”,于是用广东话“猴赛(腮)雷”(好厉害)给出一语双关的评价。很显然,这里的“猴赛雷”表面上虽有称赞“厉害”的意思,但实际要表达的却是一种并不认同的调侃。后来,网友在对各种娱乐新闻、八卦报道、热门话题等的讨论中,常常用“猴赛雷”表达惊讶、失望或者否认的情绪。这个表达方式形象有趣,语意也显得比较强烈,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此外,“方言梗”来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人以亲切又朴素的感觉。亲切感让人想要关注,朴素感则让人在模仿和传播中感受到一种诙谐的乐趣。最重要的是,“方言梗”自带地域文化、身份认同属性,能够唤起人们的代入感。这种身份认同不仅增加了网络交流的乐趣,也激发了属于同一方言区的人们的集体共鸣和二次创作的热情,从而推动了“方言梗”的传播。
  “方言梗”不仅仅是一种字词游戏,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方式。“方言梗”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造”出来的,而是集众人之力才得以形成。由于“方言梗”自带幽默色彩,在网络空间匿名的状态下,很多人都乐于通过“玩梗”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高度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当出现涉及公共利益的热点事件时,人们还会通过造“方言梗”、用“方言梗”的方式,主动地发表评论、表达看法、提出意见。这些“方言梗”在风格上略显随意,在句法结构上也不那么规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窗口。
  (摘编自光明日报《方言“梗”是一种什么样的“梗”》)
  材料二:
  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物质生产的丰富和消费的繁荣,现实生活中年轻人都已开始用“平替”来抵消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更不要说难以察觉物质消费差异的虚拟数字空间。人们在虚拟数字空间的评价取向早已从物质价值转向情绪价值。据调查,不论年龄大小,人们普遍倾向于选择幽默风趣、表达简洁且富有创造力的内容,青年群体尤为突出。这一偏好不仅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言梗”是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凸显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融合多种社交属性,在年轻人中独具影响力。
  B.年轻人根据方言自身的独特性,针对方言中新奇特别的词汇和发音创造出许多幽默化、个性化的表达。
  C.在难以察觉物质消费差异的虚拟数字空间里,年轻人更会根据需求抵消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
  D.相比较方言小众化的表达形式,方言本身的幽默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模仿和传播,带来更多情绪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福柯的话,意在说明:传统社会话语生产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受程序限制,因而不活跃。
  B.材料一以“猴赛雷”方言梗的诞生和使用情况为例,说明“方言梗”承载的特殊隐喻会带来幽默效果。
  C.人们在虚拟数字空间的评价取向,从物质价值转向情绪价值需要适度,否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D.“娱乐主义陷阱”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在娱乐主义思想影响下,方言流行语未来发展的隐忧。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巴适”是用得最广的四川方言,意为很好、舒服,体现了四川当地人的生活哲学。
  B.“紫膑能行”谐音“指定能行”,东北话,多用于加油助威,体现东北人豪爽幽默。
  C.“玉米几”谐音“一米几”,云南方言,各地网友跟仿“玉米起舞”等,幽默风趣。
  D.“侃大山”是北京土话,意为闲扯,聊天,吹牛,展现出老北京城悠闲的市民文化。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方言”,但二者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根据材料内容,请分析“吗喽”这个广西方言词在社交媒体走红的原因。(6分)
  2023年,砂糖桔成为热门水果,网友纷纷线上催促广西砂糖桔上市。广西人民因此留言“吗喽的命也是命”。“吗喽”源于两广地区称呼“猴子”的方言,用在此处是自嘲自己辛苦加班准备砂糖桔的状态。而后这只疲惫呆滞、面色沉重的“吗喽”占领了年轻人的生活圈,成为年轻人表达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冬阳下的告别
  路遥
  一九七七年元月中旬,孙少平要在原西县高中毕业了。在最后的几天里,所有的毕业班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
  同学们互赠礼物,整理自己的东西;单个照像,集体合影;要好的朋友也纷纷聚在一起照一张留念照。县照像馆干脆专门抽出几个人到中学来为同学们服务。
  许多手头宽裕的学生,都一群一伙到街上的国营食堂去聚餐——那里的桌子板凳这几天都让这些年轻人占据了。这样的时候,同学们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进校时盼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