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28 19:27: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620字。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钱钟书在《管锥篇》中说:“西方论师(汉斯立克)谓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运,仿现心之舒疾、猛扬、升降诸动态,嵇康前已道之。”嵇康与汉斯立克虽然分属相距一千多年之遥的不同民族历史文化时空,但在音乐问题上的确存在着英雄所见略同,当然同中也有异。
  嵇康站在音乐本体论的角度,对儒家音乐传统观念进行了反驳。在《声无哀乐论》中,儒家的音乐本
  体现用秦客的话转述就是:“治世之奇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这就是说,一定的音乐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治亡相“应”,是一定时代人们哀思情感的表现和安乐形象的反映。而嵇康认为,音乐的本体本原是在天地之气融合产生万事万
  物,以及四时远行交替,五行因而形成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它与事物的色彩、气味一样,都是天地自然万
  物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也像色彩、气味等之存在于天地之间一样,它或好听或不好听,其本体只受天地自
  然规律的支配,而不会因为特定社会政治制度之治乱而变化。
  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说了不少描述这个自然本体内涵的话,如“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声音有自然之和……克谐之声,成于金石,至和之声,得于管弦也”。可以把嵇康的音乐自然本体本原论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与时代政治和人们情感无关的声音自然之和。嵇康说的音乐本体是“自然之和”,其哲学基础已由儒家迁移到了道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认定“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而老庄哲学的“自然”,正是与儒家“人为”相对的范畴,是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客观本原存在,其形而上即“道”。因此,在嵇康那里,“自然之和”的“自然”,也正是排除了人为因素体现“道”的精神的纯粹客观本原存在的“自然”。
  嵇康认为,音乐本体的“自然之和”,只是作为体道之存在的客观自然声音美的提取,按美的规律和谐组织排此,是道之显现的自然声音和谐组织成的形式。嵇康的文化论带有一定政治色彩,音乐论占据其中重要位置。因此,他强调音乐与人之利欲情感和人为政治伦理都无关,而真正具备政治功能的,是理想的政治体系。
  爱德华??汉斯立克是奥地利近现代著名音乐美学家,他从音乐美学出发,曾言:“音乐美学的研究
  (摘编自林衡勋《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
  材料二:
  从《声无哀乐论》的立论逻辑来看,嵇康的目标似乎只是为了“正名”,即要在音乐与袁乐之情的关系问题上做到“名实俱去”。从实的方面来说,嵇康所要做的无非是“托大同于声音,归众变于人情”。嵇康并不否认音乐的确可以使人有哀乐之情的流露,但这并不是因为某种音乐本身有其固定的情绪感染方向,使人产生出原本没有的情绪,而只是人内心中事先郁积的哀乐之情,遇至和之声的触发疏导而表现出来罢了。从名的角度看,哀乐是用来命名人的内在情绪的,而音乐则是外在客观的实存,因内心的哀与乐而将音乐命名为哀乐或乐乐,不符合命名的原则。
  文中的“秦客”提出一个驳难——“然则有贤然后爱生,有愚然后憎成”,既然贤生爱,愚生憎,那么如果音乐能让人流露出内在的哀乐之情,只能说明音乐中有与哀乐相应的品质。对此,嵇康几乎在瞬间就作出了令人惊异的应答。他认为情绪有不同的类型,一类是爱憎喜怒这样的对象化情绪,另一类如哀乐则是非对象化的。对象化的情绪总是与客观对象的品质相应相随,而非对象化的情绪则源于个体对其生活整体的完整感受;前者随对象而生,亦随对象而灭,后者则郁积心中,不系对象之存灭。
  (摘编自杨立华《中国哲学十五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政治制度治亡的呼应、人们哀思情感的表现及安乐形象的反映,这与嵇康所持观点不同。
  B.嵇康所谓“自然之和”中的“自然”,与《老子》所言的“道法自然”一句中“自然”的概念内涵高度一致。
  C.嵇康和汉斯立克分别从各自的哲学理论出发,对音乐展开论述,他们均认为,音乐本身并不能天然自带具体的情意。
  D.嵇康认为“爱憎喜怒”与“哀乐”这些情绪是源于个体对其生活整体的完整感受,郁积心中,它们不受对象存灭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斯立克认为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运”,实际上他也认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B.嵇康论述“声无哀乐”,重在强调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但并没有否定音乐的政治功能。
  C.因特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治乱总在变化中,故嵇康认为音乐的本体只受天地自然规律支配。
  D.如果有人说音乐其实可以使听众的哀乐之情流露,嵇康也会予以认可。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直接支持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一项是(3分)
  A.“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依据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那我们又该如何解读《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情景?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述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①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常。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颤栗了。
  ②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③“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④“记住你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