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28 19:20:3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600字。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回答选抒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船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从精神上来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魂。由于早期农业发达,比较早形成大一统的观念,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就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的。比如以周礼为代表的礼乐文明,《春秋》形成中国传统史学,儒家等诸子百家,佛教传入后的华化。特别是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并且使它法制化。比如西汉时期,裁定案例的最高标准不是既定法律,而是根据儒家价值观念。这些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和魂。
  从历史上看,黄河中下游的历史地位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比如“中国”名称的来历,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陕西宝鸡发现的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的铭文上有“宅兹中国”四字。这个“中国”指的是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周武王时都城在今西安地区,成王时周公在洛阳建立新都,洛阳为“天下之中”,那么这个“中国”就指的是周朝统治者定都的地方。在夏商周时期大的都城都叫“国”,这样的“国”有很多,所以产生了“万国”这个词。这个“中”不仅指地位的中间,还表示中心、中央、中枢的意思。东周以后周王朝衰落,诸侯   把各自所在地方都称为“中国”,到秦始皇统一后把他统治的地方叫“中国”,以后“中国”就成了历代王朝的代名词。最早的中国就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后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也都   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比如秦朝的咸阳,汉唐的长安、洛阳,宋朝的开封等。同时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中心、人口的稠密区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还是中华民族的根。3800年前形成的黄河文明,通过人口迁移而向四面八方传播,而且重要的战争几乎都发生在黄河流域。每当战乱时期和遭遇天灾人祸,黄河流域的人口就多往南方迁移。秦汉之际、两汉之际、东汉末至三国期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果战乱持续时间短,人口还能迁回,但是一般平民百姓迁到南方就不会迁回,从而成为真正的移民。如果遇到像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中后期安史之乱这样的大规模战乱,数百万人口 南迁到江淮流域、珠江流域甚至海南岛和台湾,就基本定居下来。这不仅是人口的迁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个观点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的。
  黄河儿女不仅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还向边疆迁移,从而为开发边疆、巩固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记载匈奴、乌桓、鲜卑迁到河西走廊,唐末五代中原汉人迁入契丹、渤海,元朝时汉人迁到中亚、西亚。到了明清时期,江西人迁到湖广,即“江西填湖广”;清初四川 由于经过战乱,人口稀少,难以发展,政府又动员湖广百姓迁到四川,即“湖广填四川”。 明清由于人口压力较大,大批中原百姓从平原迁到山区进行开发。到了近代,又有规模浩大 的“闯关东”移民潮。由于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清朝允许内地民人开发东北并给予资助。 到清末东北地区建省,人口多是黄河流域移民及其后代。同理,山西是“走西口”的重地,
  从呼和浩特到包头一带几乎都是山西移民。黄河儿女还是新疆移民的重要力量,这些移民及 其后代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黄河流域是各族人民的大熔炉。我们现在讲的华夏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夏最早 指夏人,但由于夏人不止一个民族,所以产生了
  1.下列对原文相关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早的“中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历史上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中心也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B. 大规模的战乱导致黄河流域的人口持续向南方和边疆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传播,为开发和巩固边疆做出贡献。
  C. 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形成的大平原有利于农业开发,同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压力也使得发展农业成为优先选择。
  D.气候变化、历史上的大动乱、高素质人口的外迁等因素,造成黄河文明的衰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被长江流域取代。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发达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发展成为中华文明摇篮的重要经济条件。
  B. 礼乐文明、传统史学、诸子百家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C. 周成王的新都洛阳为“天下之中”,不仅指地理位置,还代表政治地位。
  D.华夏的形成,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迁入并汉化的过程。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着眼黄河文明兴衰的原因,论述黄河流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B. 文章用大篇幅论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凸显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C.文章从大规模战乱、人口迁移、民族融合三个方面,论述黄河文明的发展传播。
  D.作者引用白居易、范成大对江南的赞美,证明气候变化是长江流域兴起的主因。
  4.本文用“魂”和“根”来形容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 其主要内涵。(4分)
  5.请根据材料谈谈本文作者分析历史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6分)
  (二)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少年
  赵志明
  到了镇上,已是晌午,兄弟俩寻小馆子吃了碗面,然后一路打听老中医的医馆。老中医年龄大,看上去不显老。看到哥哥年纪轻轻白头发就有很多,老中医上来先推荐一款首鸟洗 发水,然后饮一口浓茶,慢悠悠开口,让少年把上衣都脱掉。
  见少年迟疑,老中医便说,小伙子,不脱衣服怎么看背上的东西?
  少年三下五除二脱掉了棉袄、两件毛线衣、衬衫。受冷气一激,身上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